[发明专利]盘形闸密封圈先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4003.5 | 申请日: | 201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1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魏传哲;王均才;张荣杰;闵涛;李明航;王宜海;范明栋;刘小平;马芳进;高化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庄煤矿 |
主分类号: | B66D5/28 | 分类号: | B66D5/28;B66D1/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000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泰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盘形闸 密封圈 先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盘形闸密封圈先导装置。
背景技术
盘形闸是煤矿主提升绞车中最重要的安全设施,它的完好情况直接影响着提升系统的安全,盘形闸最重要的部件是油缸和活塞体,正常工作时,压力油通过油管进入油缸,推动活塞体克服蝶簧弹力将活塞体推开,活塞体再带动闸瓦离开滚筒边,制动闸敞开,绞车正常动行。
实际工作中,常出现油缸“Y”形密封圈失效漏油的情况,“Y”形密封圈漏油将严重影响绞车的制动性能,有时还会出现敞不开闸的现象。当出现这样情况时,需立即对“Y”形密封圈进行更换。由于“Y”形密封圈镶嵌在缸体内,与活塞体的配合要求是过盈配合,配合较紧,盘形闸装配过程较复杂,需要至少两个人配合操作。旧密封圈更换完毕后,将活塞体装入油缸时,活塞体很难嵌套入“Y”密封圈内,只能借助螺丝刀顶住“Y”形密封圈唇口,再将其压入油缸密封圈内槽,这样很容易将密封圈损坏,造成安装工作前功尽弃,操作很不方便、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装工作效率高的盘形闸密封圈先导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盘形闸密封圈先导装置,包括先导体,先导体为圆柱形,其特征是:先导体下面连接有衔接体,衔接体也为圆柱形,先导体与衔接体为一体结构,先导体的中心线与衔接体的中心线相重合,先导体的横截面直径大于衔接体的横截面直径;先导体的顶面外沿带有倒角。
有了本发明,在将活塞体装入油缸时,只需将本发明先放在活塞体孔内,然后再套上油缸,最后取出本发明即可,大大提高了盘形闸的组装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倒角 2、先导体 3、衔接体 4、活塞体 5、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盘形闸密封圈先导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先导体2,先导体2为圆柱形,先导体2下面连接有衔接体3,衔接体3也为圆柱形,先导体2与衔接体3为一体结构,先导体2的中心线与衔接体3的中心线相重合,先导体2的横截面直径大于衔接体3的横截面直径;先导体2的顶面外沿带有倒角。
使用本发明安装盘形闸的步骤为:如图2所示,先将活塞体放置在平台上,内孔端朝上,然后将本发明的衔接体插入活塞体内孔中,待先导体的底面与活塞体内孔端面接触良好后,将油缸装有密封圈的一端朝下,沿先导体顶面套装在先导体上,油缸便能安装到位。
本发明采用45#钢经车床加工而成,包括两部分,衔接体的横截面直径为φ50,组装时衔接体伸入活塞体内孔中,起到定心和稳定的作用,先导体的横截面直径为φ70,先导体的顶面外沿经车床加工成倒角,为密封圈的先导面,使用时将油缸沿先导体的倒角套在先导体上,再往下轻轻按压油缸,将密封圈内孔导入,使活塞体与油缸吻合,此时先导体露出至油缸上表面,将本发明从活塞体内孔中取出即完成了整个安装程序,整个安装过程需要一个人,而且在三分钟之内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庄煤矿,未经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庄煤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40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合成非布司他的改进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压纸毛刷调节装置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