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垃圾填埋荒废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3911.2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1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司明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彦;司明昊 |
主分类号: | E02D3/00 | 分类号: | E02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4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荒废 用地 转变为 建设 方法 | ||
1.一种将垃圾填埋荒废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将垃圾从垃圾填埋荒废用地中取出,形成用于建设用地的坑;
2)接着,对已取出的垃圾进行分类,将其分成包括无机固体垃圾在内的多种垃圾,进行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相应处理,该无机固体垃圾是按照可用于回填的建设用地的地基的组成材料和用于地基处理的桩的桩体填充材料的方式进行分类的;
3)之后,按照与本步骤之后的桩的施工要求相对应的方式将上述处理后的无机固体垃圾回填到上述坑中,形成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建设用地,从而将在现场取出而经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相应处理的无机固体垃圾直接构成作为建设用地的地基的组成材料,实现无机固体垃圾的就地消纳;
4)然后,将上述处理后的无机固体垃圾用作上述桩的桩体填充材料,在上述回填的建设用地的地基中,进行上述桩的施工,从而将在现场取出而经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相应处理的无机固体垃圾直接构成建设用地的桩体材料,实现无机固体垃圾的就地消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相应处理与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相对应,该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与考虑建设用地的项目和土地的环境污染程度的环境评价或评估的结果有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对于上述对取出的垃圾进行分类,分类的方式为机械分类、人工分类和机械人工分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上述分成的无机固体垃圾包括煤渣、矿渣、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渣土、废砖、废瓦、水泥块或它们的混合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上述分成的多种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污染土壤和垃圾渗漏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当已取出的垃圾为有毒有害的垃圾时,对分类后的相应类型的垃圾进行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无毒无害化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按照下述方式对其表面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无机固体垃圾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该方式为:对其进行清洗、分离、晾晒、风干,然后回填到坑中,对清洗、分离后的泥水进行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相应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按照下述方式对其表面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无机固体垃圾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该方式为:对其进行清洗、分离、晾晒、风干,加入白灰或白灰和土体,然后回填到坑中,对清洗、分离后的泥水进行符合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相应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上述分成的多种垃圾中的生活垃圾按照下述方式进行处理,该方式为:堆肥、发酵、沼气利用、发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上述分成的多种垃圾中的可回收垃圾按照下述方式进行处理,该方式为:采用人工方式将现场分类出来的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上述分成的多种垃圾中的有毒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按照下述方式进行处理,该方式为:将从现场分类出来的有毒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送到专业处理厂而进行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上述分成的多种垃圾中的污染土壤按照下述方式进行处理,该方式为:化学抑制、加热、电化、换土、清洗、植物吸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2)中,上述分成的多种垃圾中的垃圾渗漏液按照下述方式进行处理,该方式为:生物处理、物化处理、合并处理、土地处理、就地处理、化学法、物理法。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3)中,在上述建设用地的坑中,上述处理后的无机固体垃圾的回填按照分层回填、局部回填、局部分层回填和全部回填的方式进行,以便与步骤4)中进行的桩的施工要求相对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步骤3)中,上述处理后的无机固体垃圾在与其它的材料混合后回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彦;司明昊,未经王彦;司明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391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