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接触式快速人手多模态信息融合识别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33446.2 | 申请日: | 201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3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桑海峰;黄静;赵云;李雅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快速 人手 多模态 信息 融合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特征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手形、掌纹和手掌静脉图像采集和多模态识别技术,也就是非接触式快速人手多模态信息融合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安全可靠的个人身份认证是避免和抑制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当今社会,银行金库巨额现金频频被盗、被冒领;防盗门难以阻挡窃贼的到访;恐怖分子持假护照蒙骗海关以及网络窃密等事件的发生,都体现了钥匙、证件、密码作为个人身份代码,容易被窃取、伪造和盗用,不安全,所以,公共安全迫切需要安全可靠的个人身份认证。另外,生产生活需要安全可靠的个人身份认证,如自动考勤系统提高管理效率。
生物特征信息能够唯一表示个人身份。在《2006-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生物特征识别分别被列为公共安全专题和前沿技术专题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起初的研究者都是专注于人类的某一种生物特征,无论是当前可用的生物特征,例如脸像、指纹、虹膜、手形、视网膜、语音等还是目前正处于研究状态的生物特征,例如步态、耳廓、气味、脸部温谱、手的静脉结构等以及未来可能要研究的生物特征,例如,DNA,在出生时进行注册。但是,在开始以多模态生物特征作为研究对象来识别身份的研究之前,似乎一直被忽略的是,人类自身区分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并不是依靠某个单一特征的判断,而是对多个特征进行的综合判断,与对象相处的次数越多,识别越准确,甚至不需要观察对象的头部正面人暴露在外的特征最集中的部位。
其实现有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表明,无论是基于指纹、虹膜、脸像,还是基于掌纹、手形、声音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已经在一些特定的或具体的领域得到了使用,并且因为其各自独特的生物特性,在某些方面甚至表现出及其出色的性能。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基于单一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由于各种各样因素的限制(部分是因为现有的技术条件,部分是因为生物特征本身固有的性质),在实际应用中都面临现实的问题,使得各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也就使得目前的识别技术识别不够准确且效果不是很好,且原始的识别技术需要直接接触识别设备,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以及对人体的损害,而且原始的识别技术识别速度慢,识别率不是很高,稳定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快速人手多模态信息融合识别方法,其目的是解决现有的识别技术速度慢、识别率不是很高、稳定性较差以及效果不是很好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非接触式快速人手多模态信息融合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人手图像采集;
将人手自然张开,放在摄像头前一个可变的范围内;
(2)手形关键特征点定位;
对除大拇指以外的其余四个手指提取指尖及指根点;
(3)手形特征向量提取;
取每个手指指跟两侧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每个手指的指跟点,然后计算它们到相应指尖点的长度作为四个手指的绝对长度,计算各个手指绝对长度之间的相对长度,构成特征向量;
(4)掌纹ROI区域定位与特征向量提取;
获取掌纹ROI图像区域,生成0°、45°、90°、135°四个方向的2D-Gabor滤波器组,将尺寸和灰度归一化后的掌纹ROI图像(F)分别与4个方向的Gabor滤波器的实部Gr与虚部Gi分别作卷积运算,将卷积运算后的计算结果形成0-1编码作为掌纹特征向量;
(5)设定阈值进行手形特征一次匹配,获得被选人员;
所述的进行手形特征一次匹配是用所提取的特征,计算欧式距离进行匹配,采用最近邻分类方法分类;获得满足某个阈值下的多个被选人员;
(6)使用掌纹识别的方法对备选人员的掌纹图像进行一次匹配,给出最终判断;
根据2D-Gabor滤波器获得的掌纹特征向量,通过匹配算法对有手形匹配后所得到的被选人员进行最终的鉴别。
“(3)”步骤中所述的相对长度为六个,分别是食指长度与中指长度;食指长度与无名指长度;食指长度与小指长度;中指长度与无名指长度;中指长度与小指长度;无名指长度与小指长度。
“(5)”步骤中的具体操作为:用手形识别的方法对待识别人员的手掌图像进行一次匹配,得到手指相对长度的欧氏距离Mi(i=1,2,…n),根据手形的等误率曲线设定阈值Thand,当Mi<Thand时,将Mi所对应的已注册人员姓名存入备选人员姓名数组中。
所述的人手图像采集是在人手自然张开、非接触、非固定位置的采集条件下进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34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