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框架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33179.9 | 申请日: | 2010-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7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连一峰;张海霞;鲍旭华;李金戈;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正阳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00 | 分类号: | G06F11/00;G06F2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访问 控制 客体 粒度 测试 框架 方法 | ||
1.一种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框架及方法,具体包括如下:
1)一种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框架,由用户交互界面、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逻辑和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数据库组成;
2)使用流程型用例和算法型用例实现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逻辑,包括两种用例定位、两种用例之间的关系和两种用例互为补充互为支撑的逻辑;
3)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指标体系,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访问控制粒度指标集及指标集构造方法;
4)在框架、用例、指标体系以及部分驱动插件支撑下进行客体粒度测试的方法,包括访问控制实现机制、访问控制指标提取、访问控制信息提取和访问控制粒度分析等过程方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框架,其特征在于:采用用户界面、操作插件、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逻辑和底层数据库分离的方式,可扩展至信息系统安全功能测试框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程型测试用例,其特征在于:实现访问控制客体粒度的测试流程,含测试数据呈现、测试算法组织、测试数据流向驱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算法型测试用例,其特征在于:实现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过程相对复杂的各种算法,可约定多种类型的输入输出,且可采用层次架构的方式进行自组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程型用例和算法型用例的关联方法,其特征在于:前者具备数据呈现和算法顺序组织的功能;后者重在逻辑实现;约定输入输出数据结构的情况下二者可方便交互。且合适的用例类型划分、既定类型下数据结构的固定使用例关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体粒度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灵活的组织方式,可插拔的算法实现及相对严谨的客体粒度分析技术支撑,其具体步骤至少包括访问控制机制测试、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指标选择、访问控制客体粒度信息提取、访问控制客体粒度分析,且允许在上述步骤基础上进行扩展形成的课题粒度分析用例。
7.如权利要求3、4、5所述的测试用例及其关联关系以及存储这些信息的测试用例苦,其特征在于:可扩展且具备一定规范。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访问控制机制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关键特征否定方法进行访问控制机制的测试。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操作系统文件系列课题的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方法。
10.如权利要求1、8和9所述的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指标体系,其特征在于:根据测试目标实际情况逐级增强且可扩展。
11.如权利要求1、8和9所述的访问控制客体粒度测试指标体系,其特征在于:以测试指标库的形式进行存储,借助流程型用例进行测试指标体系的定制,方便且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正阳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正阳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31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连接器组件
- 下一篇:可回收可调节血管内缩窄介入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