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料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2305.9 | 申请日: | 201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9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耀强 |
主分类号: | A47J47/01 | 分类号: | A47J47/01;B65D47/18;B65D3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1 广东省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储存酱油或料酒的调料瓶,属于调料瓶的优化技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酱油瓶和料酒瓶大多采用玻璃瓶,使用时倾倒瓶身,酱油或料酒就会从瓶口或设置在瓶口的开口流出,炒菜时操作人员把酱油或料酒倒入锅中,再通过翻动菜肴来实现菜与酱油或料酒的均匀。
以前炒菜的师傅在炒一些特别的菜时会口含料酒喷洒到菜上,以达到使料酒与菜迅速混合均匀的目的,但由于口含料酒喷洒的方式不卫生,因此已被明令禁止,改为把料酒倒到勺里或碗里再洒到锅里的方式,效果不如喷洒的方式,但比直接倒到锅里的方式要好。
综上所述,炒菜时采用喷洒的方式添加料酒及酱油等液体调料,能够快速地使调味品与菜肴混合均匀,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方便卫生的喷洒酱油、料酒等液体调料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料瓶,通过挤压瓶身的方式既能够喷洒酱油或料酒,又能按需控制喷洒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料瓶,由瓶身1、瓶盖2、膜片阀3、固定卡环4组成,瓶盖2主要包括出料口21、出料口档片22、固定卡环槽23,固定卡环4通过固定卡环槽24把膜片阀3固定在出料口21上,膜片阀3采用弹性橡胶制作,膜片阀3的拱顶设有十字形切口,出料口档片22上设有呈同心圆分布的出料孔221,出料口档片22向瓶外弯曲形成拱形,膜片阀3向瓶内弯曲形成拱形,在出料口档片22和膜片阀3之间形成一个缓压区24。
所述的出料孔221呈里大外小的锥形。
有益效果:
1、瓶身采用可挤压变形的塑料瓶,瓶盖设有膜片阀和出料孔,使用时通过手的挤压就能自由控制出料量;
2、由于采用挤压喷射的方式,让调料能够大面积均匀地喷洒到菜肴上;
3、由于采用塑料瓶身,松手时瓶口剩余的调料因外界空气压力作用会自动吸回瓶内,因此,瓶口很少残留。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瓶盖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瓶盖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膜片阀主视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膜片阀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固定卡环主视剖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固定卡环的俯视图。
图中1、瓶身,2、瓶盖,21、出料口,22、出料口档片,23、固定卡环槽,24、缓压区,3、膜片阀,4、固定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料瓶,由瓶身1、瓶盖2、膜片阀3、固定卡环4组成,瓶盖2主要包括出料口21、出料口档片22、固定卡环槽23,固定卡环4通过固定卡环槽24把膜片阀3固定在出料口21上,膜片阀3采用弹性橡胶制作,膜片阀3的拱顶设有十字形切口,出料口档片22上设有呈同心圆分布的出料孔221,出料口档片22向瓶外弯曲形成拱形,膜片阀3向瓶内弯曲形成拱形,在出料口档片22和膜片阀3之间形成一个缓压区24。
所述的出料孔221呈里大外小的锥形。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的膜片阀3采用弹性橡胶制作,拱顶设有十字形切口。当瓶身倒转时,膜片阀3能够抑制调料流出,但由于酱油及料酒这类调料的黏稠度较低,受重力影响会有一部份调料渗入到缓压区24,由于出料孔221呈里大外小的锥形,并且孔径很小,在液体张力的作用下,液体不会向外滴漏。
如图7和图8所示,固定卡环4采用中空的结构。固定卡环4的主要作用是把膜片阀3固定在出料口21上。
瓶身1选用软体瓶。使用前,将调料倒入瓶内,旋紧瓶盖2,使用时倒转瓶身,这时因为膜片阀3和出料口档片22的阻挡,瓶内的调料不会滴漏,需要喷洒调料的时候,就用手挤压瓶身1,通过挤压使瓶壁产生变形,瓶内的调料在压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挤开膜片阀3上的十字形切口进入缓压区24,从出料孔221喷射出来。
喷酒调料的量用手便可控制,只要停止挤压瓶身,瓶内的调料就不会再流出,挤压后松手,瓶身的变形就会恢复,导致瓶内压力减小,外来空气的压力大于瓶内压力,产生回吸,使膜片阀向内恢复原状,出料孔221上的残留也会被自动吸回瓶内,直至瓶内外的压力达到平衡。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耀强,未经李耀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23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