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电子线路板真空热解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1348.5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2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钟胜;孙水裕;刘敬勇;宋卫锋;戴文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29B17/02;C10G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电子 线路板 真空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高分子树脂类固体废弃物中的二次高分子资源回收利用试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废旧电器拆解过程及线路板厂产生的残次品与边角料中的环氧及酚醛树脂类高分子二次资源回收利用试验装置,属于废旧电子线路板真空热解试验装置的创新技术。
背景技术
线路板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行业,是各类电子电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尤其是在电脑、电视等这些大型电子产品中被大量应用。由于线路板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次品与边角料,另外,所有各类电子电器产品报废后在其拆解过程中也将产出大量的废旧线路板,对废旧电子线路板类固体废弃物有效地开展资源化利用,将为废旧电器回收处理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对于这类废料的一般回收方法主要包括:①直接熔炼法,这种方法虽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且金属回收率高,但废旧线路板中的高分子有机物在熔炼过程中因燃烧不充分而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通常难以处理而直接排入空气中,以致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②湿化学法,这种方法主要利用硝酸、王水等强氧化性介质溶解废旧线路板中的金属并给予回收,该种方法试剂耗量大,工艺复杂,产生大量废水,处理不当会带来严重的水污染,而且高分子有机成分大量弃置,难以处理,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十分严重;③纯粹的物理分离法,这种方法仅通过有关机械设备对废旧线路板进行粉碎与磨细,达到足够的细度后再利用摇床等分选设备分离出其中的金属成分,这种方法能耗高,分离不彻底,高分子成分同样未予回收利用,资源浪费严重。综上所述,利用目前已有方法来进行废旧线路板的资源化利用都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金属回收率高,且可避免污染环境的废旧电子线路板真空热解试验装置。本发明设计合理,方便实用,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清洁高效,且使用灵活方便。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废旧电子线路板真空热解试验装置,包括有热解炉、冷凝器、真空计、真空获得设备、介质循环箱、尾气吸附塔,其中热解炉中设有装料室及加热炉腔,装料室与加热炉腔之间密封隔离,装料室的顶部设有保温盖,电阻发热带围绕在装料室的周围,装料室与冷凝器之间通过通道相通,使装料室、加热炉腔、冷凝器、通道在废旧线路板热解过程中处于真空状态的真空获得设备同时与加热炉腔及装料室、冷凝器、通道中所有设备或位置连通,对装料室、加热炉腔、冷凝器、通道的真空度进行实时测量的真空计装设在装料室、加热炉腔、冷凝器、通道中的至少一个设备或位置上,介质循环箱通过管道分别与真空获得设备连接及与尾气吸附塔连接。
上述真空获得设备为用水作为真空获得介质的机械式水环真空泵。
上述介质循环箱中的介质为水,介质循环箱中加入碱性试剂。
上述尾气吸附塔为能对经介质循环箱进行吸收后的真空泵抽出气体进行吸附的活性炭吸附塔。
上述真空计为机械真空表。
上述热解过程真空度控制在5000~10000帕之间。
上述装料室与加热炉腔分别单独抽真空。
上述加热炉腔的加热炉壁为不锈钢做出,加热炉腔的内壁设有耐热保温材料;上述加热炉腔的电阻发热带围绕装料室悬挂于耐热保温材料内壁的周围;上述装料室由耐热耐酸性气体腐蚀的不锈钢加工而成。
上述冷凝器的下部设有及时放出冷凝液体的阀门。
上述加热炉腔(12)的加热炉设计温度为1200℃,设计功率10KW。
本发明与现有废旧线路板回收处理工艺与设备相比,结构紧凑,无污染,投资小,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本发明在使用时,废旧线路板真空热解处理过程中得到的有机液体,可以进一步深加工成酚钠、燃料油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热解残渣也可以进一步分离出各种金属与玻璃纤维成分,实现废旧线路板处理过程中的废料零排放,具有较高的环境、社会与经济效益。本发明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废旧电子线路板真空热解试验装置。本发明经产业化后特别适用于废旧电器拆解厂家与废旧线路板回收厂家选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1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电炉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流量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