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及加工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31031.1 | 申请日: | 201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5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耿世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世达 |
| 主分类号: | H01M4/48 | 分类号: | H01M4/48;H01M4/58;H01M4/38;H01M4/62;H01M4/139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422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材料 加工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其特征在于: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由纳米正、负电极活性物质和添加剂组成,其质量百分比是,纳米正、负电极活性物质为40-80%,添加剂为20-60%,所述添加剂又是由纳米石墨烯和正、负电极极性物质组成,其质量百分比是,纳米石墨烯为1-50%,正、负电极极性物质为50-9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正电极活性物质为磷酸铁锂、钛酸锂、钴酸锂及钴酸锂的改性物、镍酸锂及镍酸锂的改性物、锰酸锂及镍酸锂的改性物、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锰结核、纳米二氧化锰中的一种,粒度为1-999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负电极活性物质为人工石墨、天然石墨、改性石墨、石墨化碳纤维、石油焦、中间相碳微球、树脂碳、有机聚合物热解碳、炭黑、氮化物、锡基负极材料、纳米碳管、石墨烯、富勒烯中的一种,粒度为1-999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石墨烯厚度为1-10nm,室温导电率为800-1200S/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电极极性物质为纳米金属锂、纳米铝、纳米锌、纳米银、纳米锰、纳米钴中的至少一种,粒度为1-999n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电极极性物质为纳米聚丙烯酸锂、纳米金属铜、纳米银、纳米硅中的至少一种,粒度为1-999nm。
7.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加工方法,其步骤为:
将质量百分比1-50%纳米石墨烯和50-99%正电极极性物质与溶剂混合,且使混合物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1-5,超声波振荡2-20小时,烘干制得500nm-25um的颗粒,用作锂离子电池纳米正电极活性物质的添加剂;再将质量百分比40-80%纳米正电极活性物质和20-60%添加剂与溶剂混合,且使混合物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1-5,超声波振荡2-20小时,即得到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材料,再将该材料以纳米喷雾方式喷在铝极片上,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
将质量百分比1-50%纳米石墨烯和50-99%负电极极性物质与溶剂混合,且使混合物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1-5,超声波振荡2-20小时,烘干制得500nm-25um的颗粒,用作锂离子电池纳米负电极活性物质的添加剂;再将质量百分比40-80%纳米负电极活性物质和20-60%添加剂与溶剂混合,且使混合物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1-5,超声波振荡2-20小时,即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材料,再将该材料以纳米喷雾方式喷在铜极片上,即制得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水、无水乙醇、丙酮、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极片材料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石墨烯制备方法如下,以下以质量份表示:
将1份天然鳞片石墨、2-50份浓硫酸、0.3-1份硝酸钠与2-5份高锰酸钾混合,搅拌2-100小时,过滤、洗涤后置于水溶液中,超声波振荡2-20小时,加入0.1-1份水合肼还原剂,搅拌2-20小时后过滤、洗涤、烘干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世达,未经耿世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103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