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束杀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30627.X | 申请日: | 201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9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西纳幸伸;林正己;洲崎茂;阿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涩谷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5B55/08 | 分类号: | B65B55/08;G21K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 杀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运送的容器照射电子束进行杀菌的电子束杀菌装置,本发明特别是涉及在电子束的照射量偏离规定的基准值的场合,具有用于对其检测的结构的电子束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过去人们普遍知道有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等的树脂制瓶的运送中,从电子束照射装置照射电子束,对该瓶进行杀菌的装置。在这样的电子束杀菌装置中,在于电子束照射装置内产生火花等,因某种原因,电子束的照射量减少,发生照射不良的场合,树脂瓶的杀菌不充分。如此,出现杀菌不充分的容器的场合,必须在进行此后的填充等的步骤前,将该容器移除到生产线之外。于是,人们已提出有在对容器的电子束的照射量不足的场合,可对其进行检测的电子束杀菌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杀菌装置包括放射线照射机构,其对塑料容器照射放射线;测定机构,其测定通过放射线照射机构照射了放射线的塑料容器的光透射率或光反射率;判断机构,其根据测定机构测定的上述光透射率或光反射率,判断上述塑料容器的杀菌的程度;分选机构,其根据判断机构的判断结果,对上述塑料容器进行分选,分选出照射量不适当的瓶,将其去除。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食品容器的电子束杀菌检查系统的发明包括运送食品容器的食品容器运送装置;电子束照射装置,其对通过食品容器运送装置运送的食品容器照射电子束;物性检测部,其检测通过电子束照射装置对上述食品容器照射电子束而变化的至少1个物性值(温度,臭氧浓度,带电量,颜色等);物性判断部,其判断通过物性检测部检测的上述物性值或上述物性值的电子束照射前后的变化量是否在预定的范围内。
此外,人们不但知道有上述各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发明,而且还知道有通过电流值而测定电子束的照射量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3)。在该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电子束照射装置包括杆状的收集电极,其沿照射窗的短边,设置于电子束加速器的照射窗的外部;驱动机构,其使收集电极在电子束的照射区域,按照沿照射窗的长边的方向平行移动;电流测定部,其测定流过收集电极的电流。上述收集电极通过设置于两端部的绝缘物,相对接地部实现电绝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48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261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48893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发明均为检查电子束的照射后的容器的装置。由于在电子束杀菌装置中,在电子束的照射位置附近产生变换X射线,故具有用于上述测定和检查的测定器、照相机等的电子装置产生运行错误的可能性,这样,难以将这些装置屏蔽而设置于电子束杀菌装置的内部。于是,在对容器照射电子束的位置远离的位置,设置这些测定仪等的装置,进行检查。在这样的方案中,在因电子束的照射不足等,出现杀菌不足的容器的场合,具有该容器位于电子束杀菌装置的内部和紧接它的填充装置、封盖装置等的下游侧的步骤的运送通路的时间变长,附着于杀菌不足的容器的微生物、细菌在这些环境中飞散的危险增加的问题。另外,在不良容器连续地发生的场合,还具有发现滞后,不良容器大量地发生的问题。
另外,由于通过电子束的照射而杀菌的容器在维持无菌状态的状态,转移到填充、封盖等的下游侧的步骤,杀菌后的容器通过的环境必须维持在无菌状态。由此,用于测定的设备,要求有对于消除环境污染的杀菌剂等的耐受性。
此外,在于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发明中,由于形成在照射电子束的照射窗的外部,设置收集器电极,于其前面移动的方案,故不能够在电子束杀菌装置的杀菌运转中测定电流,故不可能马上检测电子束的照射量的不足,排除不良容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各种课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因电子束的照射量不适当,出现不良容器的场合,在较早阶段,发现该不良容器将其排除,由此,减少将微生物、细菌等的污染物质带入到下游侧的环境的危险。
另外,本发明目的在于通过在较早阶段发现产生不良容器的情况的方式,防止大量的不良容器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涩谷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涩谷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06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力振子型微小海浪能提取装置
- 下一篇:建筑物防洪浮力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