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活动车顶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30544.0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9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悟;中村幸雄;森茂之;任田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7/04 | 分类号: | B60J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申民;张惠萍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活动 车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敞篷车等车辆的活动车顶结构,该活动车顶结构具备可开闭车室上方的车顶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上述车辆的活动车顶结构,例如有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261405号、或者欧洲专利公开公报EP2006139A1所揭示的结构。
即,上述专利文献的任一者均为如下结构:车顶部件分为前车顶板、中间车顶板、及后车窗的三个部分,此外,为了确保在折叠这些各要素并收纳于收纳室内时的外观还另外设置有舱盖(deck cover),并且用联杆机构连结前车顶板、中间车顶板及后车窗,此外,为了电动操作所述各要素,还设有作为驱动源的驱动电动机及用以将该电动机的旋转传递给联杆机构的齿轮机构。
当如此将分为多个部分的车顶部件(参照所述前车顶板、中间车顶板、后车窗)形成为可电动地进行开闭操作的结构时,存在以下问题: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且因必需要驱动电动机及齿轮机构而导致重量增大,此外成本高且便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使车顶打开机构结构简单且轻量,实现操作性的提高和操作力的降低的车辆的活动车顶结构。
本发明的车辆的活动车顶结构包括能够实现覆盖车室上方的关闭状态与敞开该车室上方的敞开状态的车顶部件,上述车顶部件由多个子车顶部件连结而形成,上述多个子车顶部件中至少一个由板状的硬车顶部件形成,上述车顶部件在敞开状态下以上述子车顶部件折叠的状态收纳于上述车室后方的收纳部,在上述子车顶部件的车室内表面侧前部中乘员能够手动操作的位置上设置有操作部,该操作部将乘员的使上述车顶部件从上述关闭状态转变为上述敞开状态的敞开操作力或使上述车顶部件从上述敞开状态转变为上述关闭状态的关闭操作力传递给各上述子车顶部件,还包括能够使上述操作部相对于所述车顶部件进行相对位移的位移机构。
根据上述结构,设置有由多个子车顶部件连结而形成的车顶部件,因此可通过手动操作执行向该车顶部件的敞开方向的敞开操作或/及向关闭方向的关闭操作。另外,操作部设置为可相对于车顶部件相对位移,因而可实现操作性的进一步提高(便用性的提高)。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位移机构能够使上述操作部相对于车顶部件在车宽方向上相对位移。由此,乘员可容易地持握能够在车宽方向上位移的操作部例如把手来进行操作,因此从与身体的扭曲状态或存在个人差异的关节角度等有关的观点来看,可实现该车顶部件的开闭操作性的提高。
此时,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操作部由圆筒部件形成,上述位移机构由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状态固定在上述子车顶部件的前方侧的部件上的轴部件形成,该轴部件插入圆筒部件的中心孔内以引导圆筒部件。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车顶部件由两个子车顶部件连结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车顶部件形成为二分割结构,所以可将车顶部件的结构及车顶打开机构的结构均形成得更简单且轻量,此外还可简化收纳空间。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车顶部件至少由前部车顶部件与后部车顶部件连结而形成,上述前部车顶部件与后部车顶部件这两者由硬车顶部件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硬车顶部件形成前部车顶部件与后部车顶部这两者,因此防盗性优异,并且安全性提高,可确保美观性。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车顶部件至少由前部车顶部件与后部车顶部件连结而形成,上述前部车顶部件由硬车顶部件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硬车顶部形成与安全性关系最密切的前部车顶部件,因此防盗性优异,此外与由硬车顶部件形成整个车顶部件的结构相比,可实现轻量化,此外由于前部车顶部件为硬车顶部件,所以车辆设计性也良好。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车顶部件至少由前部车顶部件与后部车顶部件连结而形成,上述后部车顶部件由硬车顶部件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硬车顶部件形成后部车顶部件,因此在该后部车顶部件安装后车窗时的外观良好,并且在结构上也有利。
此外,与由硬车顶部件形成整个车顶部件的结构相比,可实现轻量化。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子车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上设置有将外部光引入车室内的采光单元。
根据该结构,可进行采光,可实现车室的舒适性的提高。
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子车顶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
根据该结构,在子车顶部件上无需设置窗口或无需变更该子车顶部件的设计便可用简单的结构实现采光。
另外,作为具有透光性的材料,也可使用半透明的合成树脂或白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0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