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油门防误操作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29483.6 | 申请日: | 2010-10-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2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建军 |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B60T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宿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油门 操作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油门控制领域,尤其是一种汽车油门防误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机动车一般都有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油门踏板用于控制油路,刹车踏板用于控制制动系统。现实生活中,由于驾驶员误操作,错把油门踏板当做刹车踏板,导致交通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国专利申请02138245x《汽车刹车防误操作装置》,其特征是通过对油门踏板被踩下时的加速度的测定,来判断油门是正常操作还是误操作,如果加速度超过正常值,则防误操作装置启动,切断油路,紧急刹车。其缺点是每个人的刹车速度有差异,导致加速度正常值标准不易设定。中国专利申请101780770a《一种汽车油门防误踩装置》,在油门踏板下面加橡胶气囊阻尼报警,但是橡胶气囊干扰油门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油门防误操作装置。油门防误操作装置采用在油门最大位置设置一个触发开关,触发开关有一定预应力,正常油门被踩到最大位置,虽然会碰到触发开关,但是触发开关有一定预应力,当力量较小时,触发开关不会动作,而在紧急情况下误操作油门时,脚下踩力量较大,超过触发开关预应力,触发开关动作产生信号,导致和触发开关相关联的车辆控制制动系统切断油路和紧急刹车。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是:一种汽车油门防误操作装置,主要有油门控制系统(包括油门踏板、油门杠杆、支架、油门拉线及其关联件)、触发开关和刹车系统构成,其特征是:1、在油门踏板被踩到最大位置时油门控制系统的一个点可接触到触发开关,2、触发开关只有在超过触发开关预应力的力作用下才能产生触发动作。
所述触发开关只有在油门踏板被踩到最大位置时油门控制系统的一个点可接触到触发开关,而油门踏板没有被踩到最大位置时油门控制系统的不可接触到触发开关,这样保证触发开关不干扰正常使用油门控制系统。
所述触发开关要有预应力,只有在超过触发开关预应力的力作用下才能产生触发动作。预应力的设定遵循如下原则:假设正常情况下把油门踏板踩到最大位置,作用在触发开关上的力是60牛顿,那么触发开关的预应力要大于60牛顿,最好要80牛顿以上,这样可防止正常驾驶汽车时触发开关被错误触发。
所述触发开关可以是机械式的,也可以是电子式的。如图3所示,这是一种机械式的触发开关,当在压力作用下,弹簧10被压缩,导电片9接触到电极7和8上,产生触发信号,信号传给控制系统。把弹簧10压缩到导电片9接触到电极7和8所需要的力就是触发开关预应力。机械式的触发开关还有其他式样的设计。当然还可以把触发开关换成压力传感器,把压力转换成电信号传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信号进行比对,只有压力超过设定值,比如80牛顿,控制系统才会关闭油路启动刹车系统,这就是电子式触发开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正常驾驶时,触发开关对驾驶人无任何影响,而当紧急情况下用力踩到最大油门处,错把油门踏板当刹车踏板时,油门防误操作装置才会启动,防止交通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汽车油门防误操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汽车油门防误操作装置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机械式的触发开关结构示意图
1——油门拉线、2——油门杠杆、3——车体、4——油门支架、5——油门踏板、6——触发开关、7——电极、8——电极、9——导电片、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触发开关6位于油门踏板5下方,如图2所示A位置是油门踏板起始位置,这时触发开关和油门踏板不接触,B位置是油门踏板被踩下的位置,这时油门踏板压住触发开关,如果踩下力量小于触发开关预应力,触发开关不动作,如果踩下力量大于触发开关预应力,触发开关产生信号,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关闭油路启动刹车系统。
上述实施例中触发开关6位于油门踏板5下方,当然还可以把触发开关和油门拉线或者油门杠杆关联,这都是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建军,未经黄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94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