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烧烫伤的特效药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9191.2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1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思波;刘思涛;刘中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思波 |
主分类号: | A61K36/87 | 分类号: | A61K36/87;A61P17/02;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烫伤 特效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制作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烧伤和烫伤是人类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突发性机体损害事件之一,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和健康。烧伤和烫伤大都发生在人体的皮肤表层和深层组织,按烧灼程度可分为I、II、III度,烧烫伤极易引起损伤处皮肤粘膜细菌感染、体液渗出、皮肤变形、遗留疤痕,甚至引发高烧、休克、危及生命。对烧烫伤的治疗原则,通常为消毒、止痛、清理创面、防止体液渗出和防止感染,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常采用包扎或暴露疗法,涂抹药剂,补充液体,应用抗生素等。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些治疗烧烫伤药品均存在一定缺陷,有些外用药物止痛效果差,结痂慢,或不能穿透焦痂;有的还能加剧伤者疼痛;有的抗菌消炎效果不佳;有的能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大部分药物治疗后遗留疤痕或皮肤变形;有的只能应急治疗,不能完全治愈。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治疗烧烫伤药物效果不佳、副作用大的问题,发明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药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烧烫伤的特效药,其特殊之处是:
组分为:紫地榆炭,煨虎杖,黄连,制川乌,白蔹,薄荷油,冰片;
组分比为:紫地榆炭12-22%,煨虎杖12-22%,黄连12-22%,制川乌12-22%,白蔹12-22%,薄荷油2-12%,冰片3-13%;
制作工艺是:按重量比称取上述药材,除薄荷脑和冰片外,其他药材共研极细粉末,冰片单独研极细粉末;取优质芝麻油500克,置锅内烧开2-3分钟,将五种药材共研细的药粉放入,煎2分钟,放凉,至60℃时放入冰片粉末,充分搅拌均匀,温度降至40℃时放入薄荷油,充分搅拌均匀,过滤。
使用方法:主要用于烧烫伤的暴露疗法,也可用于包扎疗法。首先对烧烫伤部位的皮肤表面组织畸形部分清创消毒,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再用抗生素针剂冲洗创面,擦干,然后用无菌棉签蘸本发明药剂均匀薄薄的涂敷在创面上,每天2-3次。
配方中各组分的性能、功效:
地榆炭:味苦,性微寒。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杀菌抗炎之功效;
煨虎杖:味甘,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清热利湿之功效;
黄连: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燥湿之功效;
制川乌:味辛苦,性热,大毒。具有镇痛抗炎之功效;
白蔹:味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促进结痂,抗菌消炎之功效;
薄荷油:味苦,性凉。有抗炎镇痛之功效;
冰片:味辛苦,性凉。具有散热止痛,抗菌防腐之功效。
药物配伍中,虽然白蔹与制川乌相反,合用未发现毒性增强,但镇痛作用加强。
技术效果
本发明药剂经科学方法制备,无菌无毒、药力迅速、药效稳定。药性属凉,能清热凉血、止血止痛、收敛解毒、抗菌消炎、生肌散结、结痂迅速、不留疤痕。见效快,疗程短,制作工艺简单,使用方便,效果显著。对I-II度烧烫伤治愈率99%以上,对III度烧烫伤也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紫地榆炭24克、煨虎杖36克、黄连30克、制川乌28克、白蔹32克、薄荷油8克、冰片12克。按上述制作工艺制成本发明药剂。
实施例2
称取紫地榆炭35克、煨虎杖25克、黄连24克、制川乌36克、白蔹26克、薄荷油12克、冰片12克。按上述制作工艺制成本发明药剂。
实施例3
称取紫地榆炭30克、煨虎杖34克、黄连26克、制川乌25克、白蔹35克、薄荷油6克、冰片14克。按上述制作工艺制成本发明药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思波,未经刘思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91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