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SATA接口的外挂型投影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28111.1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26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程抒一;杨波;窦晓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3B29/00 | 分类号: | G03B29/00;G03B21/20;G03B21/14;G02B27/0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sata 接口 外挂 投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投影机以其大屏幕,高画质的特点,成为了商务活动的得力助手。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来作为商务办公设备的投影机因其开阔的视野,越来越大众化、家庭化。传统的投影机应用需要将投影机通过一可拆卸的数据线连接在电脑上,需要用户同时具备投影机、电脑和数据线才能使用投影,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SATA接口的外挂型投影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采用SATA接口的外挂型投影装置,包括一投影装置,所述投影装置包括一投影系统,所述投影系统连接一信号处理系统,所述信号处理系统连接一SATA插头,所述SATA插头用于连接一与所述SATA插头相匹配的电脑主体的SATA插口;
所述SATA插头将所述电脑主体输入的投影信号传送给所述信号处理系统,所述信号处理系统处理此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送给所述投影系统,通过所述投影系统将所述电脑主体要投影的画面投放到外界接收屏幕上。
本发明将投影装置直接与电脑主体插接,省去了数据线,当使用者需要投影时,投影装置不必通过数据线外接一电脑主体,只要将本发明的投影装置的SATA插头与电脑主体的SATA插口插接,使用简单方便。
所述投影装置包括一第一外壳、一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SATA插头设置在第一外壳上,所述投影系统的投射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上。上述设计,用于投影时,通过转动第二外壳,实现对投射口投影位置的调整,以便得到更好的画面效果。
所述投影系统包括一投影光源,所述投影光源采用激光光源,包括红色激光光源、绿色激光光源、蓝色激光光源。用于产生红、绿、蓝三色光。
所述投影系统还包括一光调制器,所述光调制器采用硅基液晶(LCOS)。以减小体积,降低能耗。
所述投影系统还包括一光束整形器,所述光束整形器为一复眼透镜,所述复眼透镜的表面有以矩阵形式排列的透镜体,所述光束整形器位于投影光源与物镜之间。以使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发散,并转换成光调制器的有效区域的形状。
所述光调制器与所述投影系统的投射透镜组件之间,存在用于固定所述光调制器的结构物,该结构物与所述光调制器的接触面形成开口面,并且该结构物与所述光调制器的接触面涂有暗红色粗糙涂层。暗红色粗糙涂层吸收绿光、蓝光,可以削弱屏幕周围形成的蓝色光晕。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投影装置与电脑主体连接简单方便,且投影效果好,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投影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照图1、图2,采用SATA接口的外挂型投影装置,包括投影装置2,投影装置2包括投影系统21,投影系统21连接信号处理系统22,信号处理系统22连接SATA插头23,SATA插头23用于连接电脑主体1的SATA插口11,SATA插头23与SATA插口11相互配合使用,SATA插头23与SATA插口11插接;SATA插头23将电脑主体1输入的投影信号传送给信号处理系统22,信号处理系统22处理此信号,并将处理后的信号传送给投影系统21,通过投影系统21将电脑主体1要投影的视频投放到外界接收屏幕上。本发明将投影装置2直接与电脑主体1插接,省去了数据线,当使用者需要投影时,投影装置2不必通过数据线外接电脑主体1,只要将本发明的投影装置2的SATA插头23与电脑主体1的SATA插口11对接,使用简单方便。投影装置2包括第一外壳41、第二外壳42,第一外壳41和第二外壳4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SATA插头23设置在第一外壳41的一端,投影系统21的投射口43设置在第二外壳42的一端。上述设计,用于投影时,通过转动第二外壳42,实现对投射口43投影位置的调整,以便得到更好的画面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8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稳定性的转向控制方法和系统
- 下一篇:地质结构面产状的雷达探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