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伏马菌素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27116.2 | 申请日: | 201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3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廖玉才;李和平;胡祖权;张静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K16/14 | 分类号: | C07K16/14;C12N15/11;G01N33/53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伏马 菌素 抗体 筛选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伏马菌素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应用,与抗体筛选技术有关。
背景技术
伏马菌素(Fumonisin)是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由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多育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等真菌产生的水溶性霉菌毒素,是一类由不同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组成结构类似的双酯化合物。1988年Gelderblom首次从串珠镰刀菌培养液中分离出伏马菌素。随后,Laurenf等在1989年又从伏马菌素中分离出伏马菌素B1(FB1)和伏马菌素B2(FB2)。伏马菌素是一组相关的极性代谢产物,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伏马菌素有11种,分为A、B、C、P组,其中B组分布最广,毒性最强。
伏马菌素B1(英文简称:FB1,下同)的产生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和多育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等真菌为非专性、非宿主特异性的病原菌,能够污染玉米、高粱、小麦、水稻和豆类等粮食作物及某些饲料,因而伏马菌素的污染广泛存在于粮食作物的籽粒或饲料中。研究表明,伏马菌素能够引起多种动物疾病,如马脑白质软化症和猪肺水肿等。在大鼠、兔和羔羊等许多动物的急性实验中发现,伏马菌素具有肝毒性和肾毒性。伏马菌素的分子结构类似于动物体内的神经鞘氨醇(sphingosine,So)和二氢神经鞘氨醇(sphinganine,Sa)等神经鞘脂类物质,可通过抑制神经鞘脂类的生物合成,导致动物组织、血、尿中二氢神经鞘氨醇/神经鞘氨醇(Sa/So)比值升高,促进细胞凋亡、干扰细胞生长和分化,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伏马菌素还具有生殖毒性、胚胎毒性、免疫毒性和大鼠致癌性。因而伏马菌素的研究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继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之后新的研究热点。调查发现,FB1还可能是人类食管癌高发的诱因,在我国和南非部分食管癌高发地区玉米的FB1含量都高于低发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ofResearch Cancer,IARC)将伏马菌素B1列为2B类,即可疑人类致癌物。另外,伏马菌素不能在动物体内分解成无毒的物质,能够通过鸡蛋、牛奶和动物组织等食物在人体内积累。因此,粮食和饲料作物中污染的伏马菌素严重威胁着食品安全及人畜健康,美国、欧盟等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伏马菌素在食品和饲料及其制品中的限量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71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油树脂的加氢脱色方法
- 下一篇:发动机气缸套拆装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