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光模块指标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6874.2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7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卓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08 | 分类号: | H04B1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模块 指标 自动化 测试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模块技术领域,是一种通过网元管理放大类单板来实现光模块指标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光模块是任何光纤通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设备,它属于物理层设备,是光与电的接口。光模块的性能决定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光口指标,也就决定了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传统光模块输入、输出平均光功率监测以及光模块的灵敏度和过载点的测量是通过调节外部接口的可调衰减器,并通过观察所接仪表是否有告警来进行测量,其缺点有:
调节过程中费时又费力;
实际测量中,往往是调节过度,告警产生后,通过来回调节可调衰减器,找到一个临近值作为记录,过程繁琐且误差较大;
测量中需要手动记录结果,测量完毕还需进一步整理;
调节过程中,在过载点测试时,手动调节衰减器过大,有可能损坏光接收机,从而造成光模块毁坏。尤其随着40G、100G光模块的使用,光模块的成本都非常高,毁坏会带来资源的巨大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通过频繁手动调节可调衰减器来达到进行光功率监测和灵敏度、过载点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通过在网元管理放大类单板实现光模块指标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光模块指标自动化测试的系统,包括:
用于为待测光模块提供业务光信号的仪表;
所述待测光模块,用于将所述仪表提供的业务光信号编码后输出给功率调试装置;将接收到所述功率调试装置输出的业务光信号编码后输出给所述仪表;
所述功率调试装置,用于根据测试控制装置的调节指令,调节接收到的所述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后,输出给所述待测光模块;
所述测试控制装置,用于在测试过程中,根据预设程序向所述功率调试装置发出调节指令,并实时监测所述待测光模块的接收到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和相应的指标参考值。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功率调试装置包括:
所述增益模块,用于根据测试控制装置的第一调节指令对接收到的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进行放大,然后输出给电可调衰减器;
所述电可调衰减器,用于根据所述测试控制单元的第二调节指令调节接收到的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将调节后的业务光信号输出给所述待测光模块。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具有下面特点:还包括一耦合器和一光功率计,该耦合器的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电可调衰减器,该耦合器的一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待测光模块,另一输出端连接到该光功率计,所述光功率计将测得的光功率上报给所述测试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业务单板,用于将所述待测光模块的业务光信号的纠错前误码率上报给所述测试控制装置;
所述测试控制装置监测的指标参考值为所述纠错前误码率,当所述纠错前误码率等于阈值,则记录此时所述光功率计上报的光功率为所述待测光模块的灵敏度或过载点。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具有下面特点:还包括业务单板,所述待测光模块安装在所述业务单板上,
所述业务单板,用于向所述测试控制装置上报所述待测光模块的接收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
所述测试控制装置监测的指标参考值为所述业务单板上报的光功率与所述光功率计上报的光功率的差值。
进一步地,上述系统还具有下面特点:所述测试控制装置包括:
功率调整模块,用于在测试过程中,根据预设程序向所述功率调试装置发出调节指令;
监测模块,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待测光模块的接收到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和相应的指标参考值;
结果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监测模块的测试结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光模块指标自动化测试的方法,基于上述的系统中进行测试,该方法包括:
根据预定测试程序,调节待测光模块的输出的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
实时监测所述待测光模块接收的所述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和相应的指标参考值,根据所述待测光模块接收的所述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和相应的指标参考值测试所述待测光模块相应的指标。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具有下面特点:
所述调节所述待测光模块输出的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的步骤包括:
调节增益模块使所述待测光模块输出的业务光信号的光功率略大于所述待测光模块的过载点指标要求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68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蛙式、龙行双用车的结构主件
- 下一篇:制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