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锡铜合金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6606.0 | 申请日: | 201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9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潘勇;雷维新;杜超;成娟娟;范清喜;李玮;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38 | 分类号: | H01M4/38;H01M4/134;H01M4/139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110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离子电池 铜合金 负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锡铜合金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拥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的特点,而且不含有铅、镉、汞等污染物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储能器件。负极材料作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的重要因素,受到科学与产业界的关注。已经工业化生产的负极材料是碳类材料,其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目前实际应用的碳负极容量已经非常接近其理论比容量,进一步提高该材料比容量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电动汽车等高需能设备的高速发展,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已不能满足当代电子产业的需求,故找到一种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成为当前材料工作者的主要目标。
金属锡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较高的理论质量比容量(990mAh/g,几乎是碳材料的三倍),而且安全性能好,目前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Kepler K.D.,Vaughey J.T.,Thanckeray M.M.,J.Power Sources,1999,81-82:383-387;Li N.C.,Martin C.R.J.Electrochem.Soc,2001,148(2),A164;NazarL.F.,Goward G.,Leroux F.et al Internation.J.Inorgan.Materials,201,(3),191.;Read J.,Foster D.,Wolfenstine J.,et al.J.Power Sources.2001.96.277.]。其主要采用电镀或球磨的方法,然后再热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首次充电比容量较高,但锡在锂离子嵌入与脱出过程中体积变化率很大,导致充放电循环性能不佳。
锡合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冲锡与锂合金化过程中的体积膨胀,达到提高材料循环性能的目的。目前被广泛研究的锡基二元合金主要有Sn-Cu、Sn-Sb、Sn-Ni、Sn-Co等。Sn-Cu合金中,铜金属具备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热导电性能,当锡原子与铜原子结合时,能为锡在锂离子嵌入与脱出过程中起到支架作用,缓冲锂离子嵌入脱出时晶格变化所产生的应力,从而使该类型材料作为负极材料时,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多次嵌入脱出之后,其依旧能保持其原有的形态。因其具备如此优异的性能,锡/铜合金负极材料被材料科学界所关注。如Weihua Pu等[WeihuaPu,Xiangming He,Jianguo Ren,Chunrong Wan,Changyin Jiang,Electrochimica Acta50(2005)4140-4145]在铜基底上电镀一层锡,再热处理得到了Sn-Cu合金,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铜锡合金由Cu6Sn5和Cu3Sn组成,用该材料制备的锂电池负极循环性能远远优于单纯Sn负极,且首次充放电库仑效率达到95%。中国专利CN 1974869A采用非氰化物电镀制备了锂离子电池锡铜合金负极材料,该材料首次充放电效率高,首次充放电质量比容量为400~600mAh/g。虽然这些工作制备出的锡/铜合金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但其循环性能仍需要进一步改善才能适用于工业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66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