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昆虫麻醉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26322.1 | 申请日: | 2010-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37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学;杨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D7/04 | 分类号: | A61D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昆虫 麻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昆虫麻醉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麻醉方法分为使用专用麻醉瓶和不使用专用麻醉瓶两种,但都包括果蝇的转移和麻醉两个步骤,具体如下:
果蝇的转移:先轻轻敲打果蝇培养瓶,让果蝇落到培养瓶的底部,取下麻醉瓶和培养瓶塞,然后迅速将培养瓶口向下扣在麻醉瓶口上,使两瓶口对正对严,以防飞逸。用左手紧握上下已对准的两瓶的对口处,并用右手拍打上瓶使果蝇落入麻醉瓶里。
果蝇的麻醉:在麻醉瓶的小口处或作为麻醉瓶的磨口广口瓶瓶盖下方的凹窝处紧塞一团包着纱布的棉花,或钉一团棉花在橡皮塞下方,在棉花上浸以少量乙醚,立即盖住瓶盖,使瓶内很快充满乙醚气体,约半分钟后就可以起到麻醉效果。
传统的麻醉方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在果蝇转移时,容易发生果蝇逃逸,对于操作不熟练者尤其如此;(2)在果蝇麻醉过程中,凭经验掌握麻醉程度,不易控制,一旦乙醚液体滴入瓶内会造成果蝇死亡;(3)需要耗费大量脱脂棉等实验材料。
目前市售的进口麻醉装置是使用二氧化碳为麻醉剂,由控制阀控制流量,通过管道和针头将二氧化碳气体直接倒入培养瓶,待果蝇麻醉后再转移出培养瓶进行操作。该装置具有麻醉速度快、麻醉程度易控制、对操作者无毒害、避免了未麻醉果蝇转移时的问题。但该设备价格比较昂贵,售价在70美元左右,且后期对二氧化碳及钢瓶等供应装置的成本要求也比较昂贵,还涉及二氧化碳气源的安全问题,许多实验室均无法配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昆虫麻醉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小型昆虫麻醉装置,由压力计1、导气软管2、瓶盖3、护套管9、麻醉瓶15、进气导管16、麻醉瓶支架17和防震垫18组成,其中:瓶盖3通过麻醉瓶固定螺栓4固定于麻醉瓶15开口部位,压力计1插入瓶盖3内,导气软管2一端连接进气导管16,进气导管16插入麻醉瓶15内底部,出气导管13一端插入瓶盖3,并伸入麻醉瓶15内,出气导管13另一端连接气压阀11,气压阀11连接双通阀10,双通阀10位于瓶盖3顶部;双通阀10通过出气软管12连接针头14;麻醉瓶15一侧设有电动气泵20或气筒7;麻醉瓶15固定于麻醉瓶支架17上;防震垫18位于麻醉瓶支架17底部。
本发明中,所述气压阀11由导管21、护套22和钢珠23组成,导管21内设有钢珠23,位于钢珠23处的导管21外设有护套22,导管21一端连接出气软管12,导管21另一端连接出气导管13。
本发明中,所述气筒7位于气筒支架6内,气筒7底部连接导气软管2另一端,气筒支架6通过气筒固定螺栓固定于麻醉瓶15一侧。
本发明中,所述电动气泵20放置于电动气泵支架19上,电动气泵20底部连接导气软管2另一端。
本发明中,所述导气软管2外设有护套管9。
本发明中,所述压力计1采用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连接操作面板,操作面板连接控制主板,控制主板上连接有液晶显示屏,以显示设定气压、实际气压、温度等参数。
本发明中,所述气压阀11采用电磁自控阀,气压阀11分别与液晶显示屏和操控板相连接,根据设定压力和实际压力自动开启或切断强力微型气泵的运行。
本发明通过对进口二氧化碳麻醉装置以及传统乙醚麻醉瓶两种方法的分析、比较和实践摸索,自行设计了一套小型昆虫麻醉装置,克服了传统乙醚麻醉方法和二氧化碳麻醉装置的弊端,使该装置适用于野外实地考察时随身携带,同时也能够满足实验室造作需要,不仅简化了造作过程,同时也大幅降低了仪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示。
图2为本发明气压阀11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采用电动气泵结构图示。
图中标号:1为压力计,2为导气软管,3为瓶盖,4为麻醉瓶固定螺栓,5,8分别为第一气筒固定螺栓和第二气筒固定螺栓,6为气筒支架,7为气筒,9为护套管,10为双通阀,11为气压阀,12为出气软管,13为出气导管,14为针头,15为麻醉瓶,16为进气导管,17为麻醉瓶支架,18为防震垫,19为电动气泵支架,20为电动气泵,21为导管,22为护套,23为钢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63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装高度可调式液体定量灌装装置
- 下一篇:用于大输液软袋生产线的焊盖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