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水处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25959.9 | 申请日: | 2010-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2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董金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金奎 |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 地址: | 313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 水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的方法,尤其是一种电解水处理方法,属于水处理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印染、冶金、造纸、油田、化工、医药、电镀、电子、印刷、矿山、选矿轧钢以及品加工、海产品加工、乳制品加工、肉类加工等领域需要将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后进行排放。
目前在工业上应用的水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有生物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农学处理法等。但这些处理方法存在设备复杂、需要使用的空间较大,处理的效果不理想,不能集中、同时处理多种不同水质,或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解水处理方法,其综合、包含了化学处理与物理处理方法,处理效果好,处理能力强,可集中、同时处理多种不同水质,且设备紧凑,配套设施少,占地面积少,运行时效长,稳定可靠,投资省,运行费用低,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在待处理的污水中插入电极并通电,通过电解使污水中的污物分解电离后相互粘附结块,并使水分子分解为氧离子和氢离子,氢离子、氧离子聚合,产生胶性气体,胶性气体吸附结块的污物并上浮,经沉淀和生物陶瓷处理并过滤后排放;所述的电解电压为200~250V;所述的电极为钛合金材料制作;在电解通电前,可向污水中加入凝析剂;所述的凝析剂为铝或铁的化合物。
本发明以电解为主要处理工序,当污水被电解时,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在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可使污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SS、油脂、含氮物、含磷物以及金属离子得到分解并电离,同时在电解水时,电极所产生的电子使水分子分解为氧离子和氢离子,氢离子、氧离子聚合,产生了大量胶性气体,形成细小气泡从水中溢出,所谓的胶性就是氢气抛带正电荷,氧气泡带负电荷,带正电荷的氢气在向上运动过程中吸附水中带负电荷离子,带负电荷的氧气吸附水中带正电荷离子,这个过程称为络合絮凝,在氢气、氧气上升力的推动下形成气浮,由于在电解水中,各种离子、分子是分散化的,它们已经电离,所有的物质都在活跃地运动,氧化还原反应时刻发生,结果粘附物增多,它们吸收电解中产生的胶性气体并同时进行上浮处理,然后经沉淀处理和生物陶瓷处理并过滤后排放,以净化污水中所含有的BOD、COD及色度等。对污水中的油脂,由于油脂分子直径在10.1-10.7μm之间并带负电荷,电解能中和这些负电荷从而使油脂分相,互粘附而逐渐从水中分离出来。在水中含有多种形式的氨物质,含氨物质可由下列化学反应消除:2NH4++2e=N2↑+4H2↑,为加快污物的结块,在通电电解前在污水中加入凝析剂并通电,则电解会向负的方向进行,使各种污物之间的电荷作用全都消除,从而使它们相互粘附而凝结在一起,以加速结块的形成。同时作为凝析剂的铝或铁的化合物可通过下列反应将污水中的含磷物质以磷酸盐形式沉淀分离出来,Al3++PO43AlPO4↓→Fe3++PO43-FePO4↓。→
在电解进行后,会产生许多细小的气泡,它们大量的被结块吸收从而有助于其上浮处理与分裂脱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处理能力强,可集中、同时处理多种不同水质,可以清除污水中的SS、BOD、COD、N-hexane,还可以脱氮除磷,除色、除臭(异味),并灭菌消毒,通过电解使电子得到充分的释放,使氧化达到100%,在电解的作用下获得O2、HO、CIO2、CIH氧化元,大量氧化元贯通协同的氧化功能,使电解条件下的氧化还原的能量转化,得到相乘电解效果使水中的无机物、有机物得到分解,通过胶性气体迅速络合絮凝各种物质如无机化合物、SS、油脂、含氮物、含磷物以及金属离子,能十分有效地清除含油污水在处理中最易造成堵塞的SS及油脂成份,蛋白、氨氮、磷等。这是其它的处理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本发明的电解工艺能耗低,处理能力可靠,其处理能力在现有电解工艺基础上提高了2-5倍,对很多种污水不需加药便可达到絮凝沉淀分离,对高难度污水加入少量的聚凝剂便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金奎,未经董金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5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链侵入的DNA扩增方法
- 下一篇:筛选多能干细胞生长促进因子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