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目标智能追踪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25442.X | 申请日: | 2010-11-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4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胡淼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淼龙 |
| 主分类号: | H04B1/692 | 分类号: | H04B1/692;G06K19/073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王嘉华 |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 智能 追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领域,具体是一种应用于安防、无线通讯网络和电子标识的目标智能追踪系统。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射频识别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现有技术的射频识别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只有两个基本器件,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阅读器和很多标识组成,适用于小范围的目标追踪。随着社会的需求,在更大区域的范围对移动物体进行有效、方便、成本低廉的监管越来越重要,现有技术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法满足上述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可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控制、检测和跟踪的目标智能追踪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目标智能追踪系统,它包括服务器、固定基站、移动基站、感知标识和控制标识,上述服务器是通用的服务器,上述移动基站是具备通用操作系统和射频通讯模块的通用智能移动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基站是由固定基站控制电路、固定基站射频通讯模块、连接端口、时钟、存储器和固定基站电源等组成;上述控制标识是由控制标识控制电路、控制标识射频通讯模块、控制标识唤醒电路、键盘、控制标识电源组成;上述感知标识是由感知标识控制器、振动传感器、感知标识射频通讯模块、感知标识唤醒电路和感知标识电源组成;上述服务器向移动基站、固定基站无线接收和发送信息数据,同时服务器采用线缆向固定基站接收和发送信息数据;上述移动基站、固定基站向感知标识、控制标识无线接收和发送信息数据;上述控制标识向感知标识无线接收和发送信息数据。
上述感知标识中的振动传感器采用无源的陶瓷压电片。
本发明的目标智能追踪系统,由服务器与设定的固定基站、移动基站向控制标识和感知标识接收和发送信息数据,也可以由控制标识对感知标识进行设定,感知标识控制电路按设定的管理控制软件的运行,采用TDMA突发跳时扩频和跳频扩频模式结合的方式通讯,感知标识发送一次信息后马上装换成接收状态,等待设定命令,执行完设定命令就进入休眠,并设置成占空比为100以上的间歇工作模式。感知标识每次发送信息,信息中都包含有伪随机码,当控制标识开启时候,控制标识只要收到信号就对信号进行解密,同时传送要让感知标识执行的命令,感知标识收到命令以后马上做出应答,控制标识在收到应答以后,根据应答的信息做出指示,完成一次信息交流以后进入休眠状态,并设置成大占空比的间歇工作模式,休眠时间与发送信息时间的比值在100以上,就可以把感知标识电池的工作时间延长相应的倍数。因此,本发明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可靠,环境适应性好,便于在较大区域范围内对目标进行控制、检测和跟踪的目标智能追踪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目标智能追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固定基站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标识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感知标识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目标智能追踪系统,它包括服务器、固定基站、移动基站、感知标识和控制标识,上述服务器是通用的服务器,上述移动基站是具备通用操作系统和射频通讯模块的通用智能移动通讯终端,上述服务器向移动基站、固定基站无线接收和发送信息数据,同时服务器采用线缆向固定基站接收和发送信息数据,上述移动基站、固定基站向感知标识、控制标识无线接收和发送信息数据,上述控制标识向感知标识无线接收和发送信息数据。
如图2所示,固定基站是由固定基站控制电路、固定基站射频通讯模块、连接端口、时钟、存储器和固定基站电源等组成。
如图3所示,控制标识是由控制标识控制电路、控制标识射频通讯模块、控制标识唤醒电路、键盘、控制标识电源组成。
如图4所示,感知标识是由感知标识控制器、振动传感器、感知标识射频通讯模块、感知标识唤醒电路和感知标识电源组成。振动传感器采用无源的陶瓷压电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淼龙,未经胡淼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54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