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机纱线架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24683.2 | 申请日: | 2010-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40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屠培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时代针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B15/42 | 分类号: | D04B15/42;D04B15/48;D04B15/5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225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机 纱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纱线架。
背景技术
人类用传统方法纺纱织布,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至今根据传统原理设计的纺纱织布机器,仍是世界纺织工业的主要设备。但是50年代以来,已经创造出一些新的工艺方法,部分地取代了传统方法,以高得多的效率生产纺织物,如转杯纺纱、无纺织布等。新的工艺方法孕育着新的纺织设备,新的纺织设备成熟与推广,又促使纺织工业进一步向前发展。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人们开始重视能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的保护。但是在传统的纺织设备中,用于直接成型环状布匹的纺织机需要人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控制纱线的进入方向,并且需要拉紧纱线使纱线处于拉伸的状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纺织机纱线架。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纺织机纱线架,它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导线架、设置于导线架上的多个纱线拉伸导向机构、设置于本体上的纺织机构、以及设置于本体上的多个支撑部,纱线拉伸导向机构包括设置于导线架上的纱线拉伸臂、设置于导线架上的导线臂、以及设置于纱线拉伸臂和导线臂上的导线口,纺织机构包括设置于本体上的纺织内腔、以及设置于本体上的多个纺织针,导线架与纺织机构通过支撑部连接,纱线依次穿过拉伸臂、导线臂、纺织针后进入纺织内腔进行纺织工作。
优选的,多个纱线拉伸导向机构沿导线架的周向依次排列。
优选的,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本体的四周。
优选的,导线口由表面光滑的塑料材料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不难看出本发明使用了导线架和设置在导向架上的纱线拉伸导向机构将各个方向上的纱线拉伸并进行导向,将纱线导入到纺织内腔内进行纺织工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纱线架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纺织机纱线架的纺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本体;2、支撑架;3、导线架;4、纱线拉伸导向机构;41、拉伸臂;42导线口;43导线臂;5、纺织机构;51、纺织内腔;52、纺织针;6、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附图1、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纺织机纱线架,它包括本体1、设置于本体1上的支撑架2、设置于支撑架2上的导线架3、设置于导线架3上的多个纱线拉伸导向机构4、设置于本体1上的纺织机构5、以及设置于本体1上的多个支撑部6,纱线拉伸导向机构4包括设置于导线架3上的纱线拉伸臂41、设置于导线架3上的导线臂43、以及设置于纱线拉伸臂41和导线臂43上的由表面光滑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导线口42,纺织机构5包括设置于本体1上的纺织内腔51、以及设置于本体1上的多个纺织针52,导线架3与纺织机构5通过支撑部6连接,纱线依次穿过拉伸臂41、导线臂43、纺织针52后进入纺织内腔51进行纺织工作。
以下为本发明纺织机纱线架的工作原理:
纱线依次穿过拉伸臂41、导线臂43、纺织针52、最后进入纺织内腔51,在纱线穿过拉伸臂41上的导线口42时,纱线被导线口42拉紧实现了纱线的拉伸作用,在导线穿过导线臂43上的导线口42时,导线被引导向纺织针52,通过纺织针52进入纺织内腔51完成纺织工作。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时代针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市时代针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46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捋线缝纫机
- 下一篇:一种隔热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