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油酸或其酯类制备的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3989.6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0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侯相林;贾时宇;邓天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K5/06 | 分类号: | C09K5/06;C07C51/367;C07C59/105;C07C67/31;C07C69/675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张志祥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酸 制备 相变 材料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相变材料及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由油酸或其酯类制备的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近年来,能源短缺问题是国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对于节能材料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利用相变材料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近年来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活跃的前沿研究方向。
相变储能材料是利用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热或放热来储存或释放能量,具有储热密度高、储热放热近似等温、过程易控制等特点。利用相变材料可制造出各种提高能源利用率的设施,广泛应用于太阳能能利用、余热废热回收、智能化自动空调建筑物、玻璃暖房、相变蓄能型空间、电器恒温、保温服装、储能炊具等民用和家用领域,而且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相变储能材料的种类很多,按相变的方式可分为固-固相变材料、固-液相变材料、固-气相变材料、液-气相变材料等;按材料的组成成分可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相变储能材料。
有机相变材料在固体状态时具有成型性较好、无腐蚀性、无过冷、无分层、无毒、成本低、稳定性强、相变过程可逆性好的特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有机相变材料通常包括石蜡类、脂肪酸类及其酯类、盐类化合物、醇及芳香烃类等。脂肪酸类相变材料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大部分脂酸类都可以从动植物中提取,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近年来研究的较多的有机类相变蓄热材料。
常用的石蜡类、直链饱和脂肪酸类及直链饱和脂肪醇类等固-液有机相变材料,其相变温度一般低于76℃,目前尚未见此类材料相变温度高于90℃的报道,故通过改性得到高相变温度的有机相变储能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碳原子数为16-18的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是自然界资源最丰富的三种脂肪酸,其中软脂酸与硬脂酸可以直接作为相变材料,而油酸不能直接用作相变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变温度可控、相变温度范围更宽的由油酸或其酯类制备的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相变材料分子结构通式为:
CH3(CH2)7CHOH-CHOH(CH2)7COOR,其中R=H或CH3或CH2CH3),属于脂肪酸衍生物类有机物,其相变温度介于35-130℃之间,相变潜热为110-206kJ/kg。
本发明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油酸、油酸甲酯或油酸乙酯原料中加入1-10wt%原料的异构化催化剂,60-100℃下加热搅拌回流1-3h,反应后冷却、水洗、干燥得反式油酸、反式油酸甲酯或反式油酸乙酯;
(2)、以油酸、油酸甲酯、油酸乙酯、反式油酸、反式油酸甲酯或反式油酸乙酯作为原料,加入20-60wt%原料的甲酸、40-70wt%原料的双氧水以及0-2wt%原料的磷酸,控制反应温度30-75℃,反应时间3-10h,反应后分去水相,取油层;
(3)、油层中加入原料的60-90wt%、浓度为5%-14%的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反应温度70-110℃,反应时间1-5h,反应后加入盐酸搅拌调至酸性,析出沉淀,抽滤,得到沉淀物;
(4)、沉淀物经有机溶剂重结晶、自然烘干,制得相变温度可控的储能材料。
在步骤(4)制备的相变温度可控的储能材料中还可以加入50-80wt%原料的甲醇或乙醇和3.5-5.3wt%原料的浓硫酸,控制温度50-70℃搅拌回流反应4-7h,旋转蒸去醇相,产物水洗至中性,自然烘干,所得固体也属本发明所述相变温度可控的储能材料。
此步骤制备的储能材料比起前(1)-(4)步骤所制备储能材料,在相变潜热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变温度降低了10℃-30℃,从而扩宽了所制备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得到更宽相变温度范围的相变材料。
如上所述的异构化催化剂为任何可致顺反异构体构型转化的物质,有质子酸如HCl、H2SO4等、硫脲、路易斯酸如TiCl4、AlCl3等、过渡金属阳离子如Fe2+、Ni2+等以及碱如NaOH、LiOH等。
如上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任何可溶解产物的溶剂,选95%乙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醚、乙酸乙酯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3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