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传输实现多用户对白板电视信息的交互沟通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22984.1 | 申请日: | 2010-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5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林浩正;曾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N7/15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61111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传输 实现 多用户 白板 电视 信息 交互 沟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传输实现多用户对白板电视信息的交互沟通的方法,通过该设备在电视会议时可实现多用户交互沟通。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白板领域,主要是单用户实现信息的输入或者通过远程获取白板信息。在进行多人电视会议时,只能由其中一个人进行信息的输入修改,其他参会人员则通过显示终端观看会议内容,要进行多人的信息交流沟通,通常都是借助于语音设备,再由人工将语音信息转化为文本信息,导致沟通的不及时、不顺畅,甚至出现信息的遗漏,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无线传输实现多用户对白板电视信息的交互沟通的方法,该方法能通过无线传输实现多用户对白板电视信息的交互沟通使用户可以同时共享信息资源,也可以对服务器上的信息进行更新。
本发明的无线传输实现多用户对白板电视信息的交互沟通的装置,包括:白板电视服务器,手写控制显示终端,无线通信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多台手写控制显示终端与白板电视服务器上均装有无线通信模块,用户启动白板电视服务器,开启白板电视功能,手写控制显示终端与电视服务器通过Wi-Di通信方式请求建立连接,通过遥控器控制服务器接受连接请求,连接建立后,其中一台手写控制显示终端向电视服务器发送服务器控制权的请求,通过遥控器使服务器接受请求并开启共享数据区。手写控制显示终端将要书写的信息通过Wi-Di通信方式上传给白板电视服务器,并用遥控器将新上传信息存至设置在电视服务器的数据存储模块,完成数据更新。本装置控制思路清晰,易操作,可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等显示产品领域,实现的多用户输入、显示的交互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系统硬件与模块框图。
图2是本发明软件流程。
图3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系统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将笔记本电脑作为手写控制显示终端进行交流,硬件方面笔记本电脑内嵌有Wi-Di(Wireless Display)无线功能模块,电视系统端装有Wi-Di(Wireless Display)无线功能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服务器模块。软件方面笔记本端装有白板电视终端软件,电视系统装有白板电视服务器软件及操作系统(OS)。笔记本电脑与电视系统间通过Wi-Di方式进行通信,实现从PC机向其他高清电视机以无线方式传输图像和视频。
如图2所示,服务器端的软件工作流程:用户开启服务器白板电视功能,系统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完毕,服务器判断是否有终端设备连接服务器请求,有则接受并建立连接,无就返回继续判断。连接建立完毕,判断是否有终端对服务器控制权的请求,有则接受请求开启共享数据区,接收手写终端的输入,并将信息进行修改、存储,等待传送到其他终端进行显示。完成信息处理后,继续判断终端是否释放对服务器的控制权,不释放,则按照上述信息交流方式及时更新信息,若终端释放控制权,服务器则返回至判断是否有控制权请求的环节进行工作。
手写控制显示终端的软件工作流程:开启白板电视终端软件,进行参数配置及屏幕初始化,初始化完毕,手写控制终端发送服务器连接请求,判断服务器有无请求应答,有则进入下一步骤,无则范围继续发送连接请求,服务器应答后,控制终端进行参数配置,建立连接,接着向服务器发送控制权请求,判断服务器是否有返回的释放控制权的应答,有则获取服务器控制权并开辟数据通信缓冲区,输入信息上传至服务器端并存储在控制终端,再从服务端接受信息显示,若无释放控制权应答,则继续发送控制权请求,数据发送完毕,释放控制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冠捷显示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2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