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空间邻域信息的FCM纹理图像分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2144.5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6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侯彪;焦李成;吉动动;王爽;刘芳;尚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40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空间 邻域 信息 fcm 纹理 图像 分割 方法 | ||
1.一种基于空间邻域信息的FCM纹理图像分割方法,包括:
(1)特征提取步骤:对纹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即提取纹理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和小波能量特征,得到纹理图像的特征数据集X;
(2)特征数据集X的聚类步骤,它包括:
(2a)初始化步骤:设定聚类数目C和模糊指数m=2,设定迭代停止阈值ε=10-3和最大迭代次数T=100,初始化隶属度矩阵U(0),计数器t=0,C的大小根据纹理图像分割的区域个数确定,其中,U(t)=[uij](i=1,2,...,C;j=1,2,...,N),uij表示特征数据集X中的第j个数据点隶属于第i类的隶属度,位于隶属度矩阵U(t)的第i行,第j列,通过U(0)计算聚类中心V(0)={v1,v2,...,vC},Vi(i∈{1,2...,C})为聚类中心的第i个分量;
(2b)概率计算步骤:利用隶属度矩阵U(t),计算和pij,j(1≤j≤N)表示特征数据集X中的第j个数据点,表示第j个点空间邻域内的数据点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属于第i(1≤i≤C)类的个数,表示点j空间邻域内的点属于第i类的概率大小,其中表示第j个点空间邻域内的数据点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属于第r(1≤r≤C)类的个数;
(2c)测度距离计算步骤:通过下式计算点j到第i个聚类中心的测度距离:
dij表示点j到第i个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dij=||xj-Vi||2,
dik表示点j空间邻域内的点k到第i个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dik=||xk-Vi||2,
Wj表示点j空间邻域,k为空间邻域内的点,xj表示数据集中第j个点,xk表示Wj内的数据点,Vi表示第i个聚类中心;
(2d)隶属度矩阵更新步骤:通过下式计算点j隶属于第i类的隶属度uij:
其中:dcj表示点j到第c个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dcj=||xj-Vc||2,其中,Vc表示第c个聚类中心;
(2e)聚类中心矩阵更新步骤:通过uij的值分别更新隶属度矩阵U(t)=[uij](i=1,2,...,C;j=1,2,...,N)和聚类中心的第i个分量并通过Vi的值更新聚类中心矩阵V(t)={v1,v2,...,vC};
(2f)目标函数计算步骤:由U(t)和计算聚类目标函数:若||V(t+1)-V(t)||<ε或T>100,转到步骤(3),否则,计数器t加1,转到步骤(2b);
其中:m为模糊指数,C为所要分的类别数目,N为特征数据集中点的个数;
(3)概率计算步骤:通过输出的隶属度矩阵U(t),计算点j空间邻域内的点属于第i类的概率:
(4)标记步骤:按照最大概率原则对图像中的每个数据点的类别进行标记,完成最后的分割。
2.一种基于空间邻域信息的FCM纹理图像分割系统,包括:
(1)特征提取装置:用于对纹理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即提取纹理图像的灰度共生矩阵和小波能量特征,得到纹理图像的特征数据集X;
(2)特征数据集X的聚类装置,它包括:
(2a)初始化模块:用于设定聚类数目C和模糊指数m=2,设定迭代停止阈值ε=10-3和最大迭代次数T=100,初始化隶属度矩阵U(0),计数器t=0,C的大小根据纹理图像分割的区域个数确定,其中,U(t)=[uij](i=1,2,...,C;j=1,2,...,N),uij表示特征数据集X中的第j个数据点隶属于第i类的隶属度,位于隶属度矩阵U(t)的第i行,第j列,通过U(0)计算聚类中心V(t)={v1,v2,...,vC}为聚类中心,Vi(i∈{1,2...,C})为聚类中心的第i个分量;
(2b)概率计算模块:用于利用隶属度矩阵U(t),计算和pij,j(1≤j≤N)表示特征数据集X中的第j个数据点,表示第j个点空间邻域内的数据点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属于第i(1≤i≤C)类的个数,表示点j空间邻域内的点属于第i类的概率大小,其中表示第j个点空间邻域内的数据点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属于第r(1≤r≤C)类的个数;
(2c)测度距离计算模块:用于通过下式计算点j到第i个聚类中心的测度距离:
dij表示点j到第i个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dij=||xj-Vi||2,
dik表示点j空间邻域内的点k到第i个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dik=||xk-Vi||2,
Wj表示点j空间邻域,k为空间邻域内的点,xj表示数据集中第j个点,xk表示Wj内的数据点,Vi表示第i个聚类中心;
(2d)隶属度矩阵更新模块:用于通过下式计算点j隶属于第i类的隶属度uij:
其中:dcj表示点j到第c个聚类中心的欧式距离,dcj=||xj-Vc||2,Vc表示第c个聚类中心;
(2e)聚类中心矩阵更新模块:通过uij的值分别更新隶属度矩阵U(t)=[uij](i=1,2,...,C;j=1,2,...,N)和聚类中心的第i个分量并通过Vi的值更新聚类中心矩阵V(t)={v1,v2,...,vC};
(2f)目标函数计算模块:用于由U(t)和计算聚类目标函数:若||V(t+1)-V(t)||<ε或T>100,转到步骤(3),否则,计数器t加1,转到步骤(2b);
其中:m为模糊指数,C为所要分的类别数目,N为特征数据集中点的个数;
(3)概率计算装置:通过输出的隶属度矩阵U(t),计算点j空间邻域内的点属于第i类的概率:
(4)标记装置:由pij的值,按照最大概率原则对图像中的每个数据点的类别进行标记,完成最后的分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21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