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电流接插件安全监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22060.1 | 申请日: | 2010-10-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4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周雅夫;连静;沈晓勇;李琳辉;孙新函;迟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H5/04 | 分类号: | H02H5/04;H02H3/04;G01K13/00;H01R24/00 |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侯明远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插件 安全 监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安全监测方法,特别涉及到一种大电流接插件安全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电流接插件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使用在电气工程、汽车工程等领域。但在使用过程中,接插件插头、插座长期插拔势必造成插头和插座的磨损,出现松动现象,造成接触压力降低,接触电阻增大;此外,插头、插座长期处于空气中会产生氧化膜,而且灰尘、油污等也会使表面光洁度变差,造成有效接触面积变小,接触电阻增大。由于大电流接插件具有工作时间长、电压高和电流大的特点,接触电阻增大会引起插头、插座发热,发热又会促使接触面生成氧化膜,又导致接触电阻进一步增大,进入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接插件烧毁,甚至引起电气火灾。为保证大电流接插件工作过程的安全性,对其进行安全监测必不可少,但目前投入使用的大电流接插件还未采取有效的安全监测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大电流接插件工作时,由于插头、插座接触不良或表面光洁度差等因素引起的接触电阻增大,进而导致插头、插座发热,造成安全隐患的缺陷,提出一种大电流接插件安全监测方法,通过在插头或插座内安装温度传感器,不间断实时监测接插件工作温度,当超过设定温度阈值时,启动报警装置并自动切断电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大电流接插件的插头或插座内部安装温度传感器,工作过程中,传感器不间断输出温度信号,由安全监测控制系统完成过温判断和报警执行功能。本发明的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由信号处理模块、过温判断模块和报警执行模块组成。本发明的控制过程是当大电流接插件接通进行工作时,安全监测控制系统不间断采集温度传感器信号,送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经过分析计算给出实时温度T;过温判断模块根据温度T判断接插件是否过热,若T大于设定温度,则发出过温信号,反之,不发出过温信号;报警执行模块在接收到过温信号后,启动报警装置,并立即切断电源。
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消除了大电流接插件工作时插头、插座发热导致接口烧毁,甚至引起电气火灾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载动力电池直流接口界面示意图。
图中:1直流输入+;2直流输出-;3设备地;4温度传感器接口T0;5温度传感器接口T1;6低压辅助电源12/24V+;7低压辅助电源12/24V-。
图2是本发明安全监测控制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车载动力电池直流接口界面示意图,包括供电设备(充电机)及其充电插头和车载动力电池及其充电插座两部分,其中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均包含直流输入+端、直流输出-端、设备地端、低压辅助电源12/24V+端、低压辅助电源12/24V-端、温度传感器接口T0和T1端。充电时,插头和插座对应端口相连,温度传感器接口T0和T1端接入安全监测控制系统,不间断输出温度信号。
如图2所示为安全监测控制系统框图,充电过程中,温度传感器不间断输出温度信号,送至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经过分析计算给出实时温度T;过温判断模块根据温度T判断接插件是否过热,若T>50℃,则发出过温信号,反之,不发出过温信号;报警执行模块在接到过温信号后,启动报警装置,并立即切断电源,停止充电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20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锭含渣率的测量方法
- 下一篇:一种血清铁含量的检测方法及其专用标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