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温抗盐低张力泡沫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1953.4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0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孙焕泉;李振泉;李春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E21B4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李宝成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温 抗盐低 张力 泡沫 驱油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田化学领域,涉及三次采油用化学驱油剂,具体涉及可用于常规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及高温高盐油藏一次性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三次采油体系。
发明背景
目前全世界超过30个最大规模的油田都已经进入开采后期,采用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即三次采油已被公认是必将进行的技术措施。
已有的研究表明,制约原油一次和二次采油过程采收率低的主要矛盾是毛细管效应和储层非均质性。毛细管效应使原油在盲道和小孔隙中滞留很难被有效驱动,而储层非均质性则导致驱替体系波及系数低,使低渗透带的原油无法被驱动。
气驱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三次采油技术之一,烷烃、二氧化碳、氮气甚至空气都可作为气驱的驱替剂。但是由于气体的低密度、低粘度和高流动性,与水驱相比,受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更大,非常容易发生指进现象,无法波及低渗透区域,使提高采收率效果受到限制。
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使气体以泡沫流体的形式驱替,由泡沫流体表观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高渗透层中的流动速度,提高波及系数,可提高采收率。又由于泡沫剂本身是表面活性剂,具有界面活性,如果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到超低,显著增大毛管数,将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一次性地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泡沫流体的特性决定了泡沫可选择性的封堵高渗透率通道,能降低高渗区的载流量而不破坏低渗区,并且还具有油/水选择性,封堵水流而不封堵油流,另外由于泡沫剂的耐温、抗盐性能的优化也不难实现,因此在耐温抗盐聚合物的研制得不到突破的情况下,泡沫在封堵调剖方面无疑具有无可比拟的应用潜力。特别是对于高温高盐油藏的开发,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表面活性剂在气/水、油/水界面的富集行为,由分子结构决定,但构效关系和机制却有所不同,并且受到环境因素,包括气相组成、油相组成、温度、盐度、添加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泡沫稳定性和油水界面活性同时得到优化是一个难题,既具有良好泡沫稳定性又具有高油水界面活性的低张力泡沫体系十分缺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耐温抗盐低张力泡沫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不仅泡沫稳定性优异,封堵调剖能力强,并且界面活性强,可将原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温抗盐低张力泡沫驱油剂,原料质量份组成如下:
烷醇酰胺40-55份,双极性基表面活性剂10-50份,水100-200份。其中,
所述的烷醇酰胺是椰子油烷醇酰胺、脂肪酸单乙醇酰胺或椰子油二乙醇胺,其中优选椰子油烷醇酰胺;
所述的双极性基表面活性剂是烷基二羧乙基米唑啉、烷基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磺酸甜菜碱、羧酸甜菜碱或双烷基二苯醚磺酸盐,其中优选磺酸甜菜碱。
优选的,一种耐温抗盐低张力泡沫驱油剂,原料质量份组成如下:
烷醇酰胺40-50份,双极性基表面活性剂20-30份,水100-160份。
进一步优选的,一种耐温抗盐低张力泡沫驱油剂,原料质量份组成如下:
椰子油烷醇酰胺42份,磺酸甜菜碱28份,水130份。
上述的烷醇酰胺、双极性基表面活性剂均选用现有技术产品,市场有售。其中,
优选的,椰子油烷醇酰胺按如下方法制得:在合成反应釜中,定量加入椰子油,温度控制在60-100℃,按椰子油与二乙醇胺质量比为2.0~1.0∶1向反应釜中加入二乙醇胺,搅拌均匀,加入反应物总质量0.3-1%的KOH,升温至100-150℃反应4-6小时。
本发明上述一种耐温抗盐低张力泡沫驱油剂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将上述烷醇酰胺、双极性表面活性剂加入到水中,在40-60℃下持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即得。
优选的,一种耐温抗盐低张力泡沫驱油剂制备方法,将上述烷醇酰胺、双极性表面活性剂加入到1/3~1/2总量的水中,在40-60℃下持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将余量的水加入,搅拌均匀,即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1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