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20245.9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8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方先周;马红;陈清泉;洪军;李刚;胡胜;祁华;胡才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46 | 分类号: | C21C5/4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连接 装置 | ||
1.一种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装置,包括固定在托圈(10)下盖板上的托圈支座架(30)和固定在转炉炉体(20)上的炉体支座架(40),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圈支座架(30)包括一对挡座(31)和连接所述一对挡座(31)的盖板(32),所述一对挡座(31)的相对侧分别依次设有第二支撑板(66)和球面支座(51),所述第二支撑板(66)和所述球面支座(51)平面接触连接;所述炉体支座架(40)两侧对应所述球面支座(51)设有球面垫(52),所述球面垫(52)和所述球面支座(51)球面间隙接触连接,所述炉体支座架(40)夹持在所述一对挡座(3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面支座(51)和相应的球面垫(52)的接触间隙为小于等于0.1mm且球面配合接触面大于70%,接触斑点小于等于1/cm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炉体支座架(40)同侧的挡座(31)和第二支撑板(66)之间设有间隙调节组件(60),所述间隙调节组件(60)包括依次设于所述挡座(3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66)之间的第一支撑板(61)、第一方形滑块(62)、楔形块(63)、第二方形滑块(64)以及设于所述盖板(32)上的定位螺栓(65),所述第一支撑板(61)上设有容置所述第一方形滑块(62)的第一滑槽(61a),所述第一方形滑块(62)上开设有容置所述楔形块(63)的楔形块滑槽(62a),所述第二方形滑块(64)上开设有容置所述楔形块(63)和所述第一方形滑块(62)的第二滑槽(64a),所述第二滑槽(64a)为楔形滑槽,所述第二方形滑块(64)上还开设有容置所述第二支撑板(66)的凹形槽(64b),所述第二支撑板(66)固定在所述凹形槽(64b)中,所述定位螺栓(65)穿过所述盖板(32)连接在所述楔形滑块(63)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61a)两侧设有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61)的顶丝(61b),所述第二方形滑块(64)上设有与相应的所述顶丝(61b)连接的顶丝底座(64b)。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支座架(40)上设有限定所述球面支座(51)径向位移的挡铁(53)。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支座架(40)与所述转炉炉体(20)相连的一端(40a)呈喇叭口状,所述球面垫(52)设置在所述炉体支座架(40)的喇叭口末端(40b)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支座架(40)的呈喇叭口状的一端(40a)设有加强筋(4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炉炉体与托圈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支座架(40)的喇叭口末端(40b)内设有加强筋板(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024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香蕉泥促进甘蔗壮苗的组培方法
- 下一篇:太阳光、热能处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