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噬硫菌生物酶除臭方法及其应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20093.2 申请日: 2010-10-25
公开(公告)号: CN102000497A 公开(公告)日: 2011-04-06
发明(设计)人: 桂厚瑛;周秋名;胡新明;陈世扬;吴霞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正清和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D53/84 分类号: B01D53/84;B01D53/48;C01B17/04
代理公司: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42212 代理人: 胡清堂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噬硫菌 生物酶 除臭 方法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噬硫菌生物酶除臭技术,具体地说是采用以噬硫菌所产生的生物酶为活性物,以惰性基料为载体的生物酶除臭剂,在低毒农药乙基氯化物和医药中间体二硫产品生产中消除其产生的臭气的技术。

背景技术

乙基氯化物是合成低毒有机磷农药和头孢类医药的必须中间体。硫磺是乙基氯化物的主要生产原料之一,每吨乙基氯化物需投入硫磺原料约730公斤,但仅有约30%的硫元素进入乙基氯化物分子式,其他的硫磺主要以固体硫磺废渣及含硫臭气的方式排出。目前,国内乙基氯化物年产能约为15万吨,每年产生硫磺废渣约9万吨、含硫臭气1万吨。这些硫磺废渣纯度较低,且散发恶臭、工业活性不足,难以循环使用。国内同行均以保守的水封法予以保存——其实是没有处理,暂存在那儿而已。更为严重的是乙基氯化物生产中产生的恶臭气则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难以治理的恶臭废硫磺渣和未经处理的恶臭废气,给环保带来很大压力。

经研究分析得知,乙基氯化物生产过程中的废硫磺及废气,其散发恶臭的成分相当复杂,有含硫化合物(大分子、小分子化合物都有),含磷化合物,含氯化合物等;其中,大部分恶臭物质为大、小分子含硫化合物。硫磺废渣中的恶臭物质发粘,不溶于水,包裹在硫磺废渣中,难以除去。这正是废臭硫磺渣一直难以处理的主要原因;恶臭废气的含臭物为小分子硫醇、硫醚类等物,在极稀的浓度下都能散发浓烈的臭味,治理难度也很大。因致恶臭的物质成分复杂且量大,用传统的吸附法、吸收法、遮盖法、化学法都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经研究和实验验证表明,采用生物酶高效除臭技术比较合适

S-叔丁基亚磺酰胺是合成手性胺基的通用方法,具有制备收率高,所得产物光学纯度高、原料来源便宜的特点。S-叔丁基亚磺酰胺目前主要用于实验试剂,适用于高价值的手性胺合成,如用于活性筛选的先导化合物,手性配体,酶抑制剂等。据统计,目前国际上手性技术的应用55%是传统的手性源与拆分技术,化学与生物不对称合成仅占35%和10%。手性拆分,技术简单,应用范围有局限性(主要为有机酸和胺),浪费大。在S-叔丁基亚磺酰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硫醇、硫醚等刺激性气体,污染空气。用传统的吸收法、化学法消除臭气,不能彻底除臭,而且会产生二次污染。用生物酶除臭剂是将硫醇、硫醚等降解为含硫的水溶性离子和CO2和H2O,彻底消除臭气,不产生二次污染,处理成本低廉,仅占产品制造成本的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寻找一种消除乙基氯化物生产过程中的废硫磺和废气,以及二硫生产过程中废气的高效、经济的除臭方法。

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本发明人发现,噬硫菌产生的生物酶具有将含硫的臭气分子降解的作用,其原理是将含硫恶臭物质被降解成S,SO2-,SO42-;将含磷的恶臭物质降解为PO42-;将含碳的恶臭物质被降解成CO2和H2O。

当在本文使用时,术语“生物酶”是指噬硫菌生物酶噬硫菌(LSSEJ-1)所产生的生物酶为活性物;

当在本文使用时,术语“除臭剂”是指噬硫菌生物酶除臭剂;

当在本文使用时,术语“乙基氯化物”是指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

当在本文使用时,术语“二硫”是指S-叔丁基亚磺酰胺。

一种噬硫菌生物酶除臭方法,以噬硫菌所产生的生物酶为活性物,以惰性基料为载体制成高效生物酶处理剂,在消除农药中间体乙基氯化物和医药中间体二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臭气。

在消除乙基氯化物和二硫生产过程臭气时,采用喷淋或鼓泡除臭法;在消除副产硫磺中的臭气时,采用浸泡除臭法。

高效生物酶处理剂包括,其组分重量百分比如下:

生物酶活性物:20-40%;

惰性基料:无机碱:0.5-5%

          有机碱:0.5-2%

          稳定剂:0.5-3%

水:50-78.5%

所述惰性基料为由三类物质组成:

1无机碱类:NaOH、KOH、Mg(OH)2、Ca(OH)2、CaCO3、Na2CO3

2有机碱类:NaOAc、KOAc;

3.稳定剂:二异丙基乙基胺、三乙胺。

惰性基料的组成比例为:无机碱类0.5-5%,有机碱类0.5-2%,稳定剂0.5-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正清和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正清和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200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