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行车多重车锁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19624.6 | 申请日: | 2010-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4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程千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 |
| 主分类号: | E05B63/14 | 分类号: | E05B63/14;B62H5/02;B62K21/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张静洁 |
| 地址: | 2017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车 多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自行车车锁,尤其是指一种可多重锁住车把和三角架的自行车车锁。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行车车体自带的车锁基本安装在车轮链条处,且不与车体本身相连。如果想要加大防盗力度,需要额外使用环形锁。自行车被偷盗时,只要撬开破坏环形锁或者车锁,就能将自行车盗走。这就是造成目前社会上有大量自行车被盗并形成黑车贩卖市场的最主要原因,极大破坏了社会和谐,扰乱了普通市民的生活。
因此,非常有必要提供一种与自行车车体相连的多重车锁,在撬开车锁的同时,也将势必损坏自行车车体,从而有效抑制偷盗行为,加强防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多重车锁,其与自行车车体相连,提供多重防盗,有效抑制自行车被偷盗的情况发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多重车锁,其包含:
依次间隔设置在车把上的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该车把可分别在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处弯折;
所述的车把沿第一铰链弯折后与自行车三角架的横杠接触,且在该接触位置设置有第一重车锁;
所述的车把再次沿第二铰链弯折后与自行车三角架的斜杠接触,且在该接触位置设置有第二重车锁。
所述的第一重车锁包含设置在车把上的第一锁孔,安装在锁孔内的第一锁芯,以及设置在横杠上的第一锁扣。
所述的第二重车锁包含设置在车把上的第二锁孔,安装在锁孔内的第二锁芯,以及设置在斜杠上的第二锁扣。
所述的自行车多重车锁还包含分别套设在车把上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处的护套,该护套在车把未弯折时使用,使得车把的两个铰链在骑车过程中不会弯折,保持垂直。
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配合自行车原有的安装在车轮链条处的车锁一同使用,使得自行车具有多重防盗。
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多重车锁,被撬开后势必损坏自行车车体,对于偷盗者而言,被盗的自行车将毫无价值,因此从根本上抑制了偷盗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了自行车的防盗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自行车多重车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多重车锁的结构示意图。其包含:依次间隔设置在车把1上的第一铰链11和第二铰链12,使得该车把1可分别在第一铰链11和第二铰链12处实现弯折。
所述的车把1沿第一铰链11弯折后与自行车三角架的横杠21接触,并且在该接触位置设置有第一重车锁3。所述的第一重车锁3包含设置在车把1上的锁孔以及安装在锁孔内的锁芯,还包含设置在横杠21上的锁扣。以此将车把1与自行车三角架的横杠21上锁,完成第一重防盗。
进一步,所述的车把1再次沿第二铰链12弯折后与自行车三角架的斜杠22接触,并且在该接触位置设置有第二重车锁4。所述的第二重车锁4包含设置在车把1上的锁孔以及安装在锁孔内的锁芯,还包含设置在斜杠22上的锁扣。以此将车把1与自行车三角架的斜杠22上锁,完成第二重防盗。
所述的自行车多重车锁还包含分别套设在车把1的第一铰链11和第二铰链12处的护套(图中未示),该护套在车把1未弯折时使用,使得车把1的两个铰链在骑车过程中不会弯折,保持垂直。当需要弯折车把1上锁时,将该护套沿车把1向上或向下滑动,使其离开两个铰链位置处即可。
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以配合自行车原有的安装在车轮链条处的车锁一同使用,使得自行车具有多重防盗。
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多重车锁,被撬开后势必损坏自行车车体,对于偷盗者而言,被盗的自行车将毫无价值,因此从根本上抑制了偷盗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了自行车的防盗性。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未经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9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