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来源于荧光假单胞菌的磷脂酶B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16235.8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2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姜芳燕;王金梅;戴大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9/16 | 分类号: | C12N9/16;C12N15/55;C12N15/63;C12R1/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来源于 荧光 假单胞菌 磷脂酶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来源于荧光假单胞菌的磷脂酶B及其生产方法,属于酶基因工程和酶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磷脂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所有的细胞中都含有磷脂,磷脂是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磷脂在生命过程中起代谢作用和结构形成作用,是重要的生命物质。磷脂酶是水解磷脂的酯键的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影响磷脂的分解代谢、生物膜的形成和重组,并且磷脂酶也涉及信号的级联。依据其作用位点不同,磷脂酶分为磷脂酶A1、A2、B、C、D等。其中磷脂酶A1和A2分别水解Sn-1和Sn-2位酰基,产生溶血磷脂和脂肪酸。磷脂酶B具有水解酶和溶血磷脂酶的活性。水解酶的活性能同时水解Sn-1和Sn-2位酰基,溶血磷脂酶的活性则能水解溶血磷脂剩余的酰基。
磷脂酶在工业中有多种应用,包括应用于食品和非食品的磷脂乳化剂的修饰,增加油/水混合物的乳化;磷脂酶可用于植物油加工过程中的酶法脱胶;淀粉水解产物(特别是小麦淀粉的水解产物)的后续处理以提高过滤通透能力。此外,磷脂酶在烘焙应用中对于提高生面团或烘焙产品质量特别有效。低温磷脂酶B的最适酶活温度一般在40℃以下,它具有最适酶活温度低,在低温下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等特点,因而应用于植物油酶法脱胶和修饰磷脂乳化剂等工业生产中可简化生产工艺、节能减耗、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降低生产成本。
磷脂酶B已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的来源获得。动物包括天竺鼠[A.Gassama-Diagne等,(J.Biol.Chem.),264,9470-9475,1989];老鼠[S.Pind et al.,(Biochem.Cell.Biol.),69,346-357,1991];兔子[W.Boll et al.,(J.Biol.Chem.),268,12901-12911,1993]。植物有蚕豆[Y.Lee et al.,(FEBS Lett.),343,213-218,2001]。微生物包括酿酒酵母[M.Ichimasa et al.,(Agric.Biol.Chem.),49(4),1083-1089,1985;F.Paultaufet al.,(J.Biol.Chem.),269,19725-19730,1994];粟酒裂殖酵母[H.Oishi.et al.,(Biosci.Biotech.Biochem.),60(7),1087-1092,1996];产黄青霉[N.Kawasaki.et al.,(J.Biol.Chem.),77,1233-1244,1975;N.Masuda.etal.,(Eur.J.Biochem.),202,783-787,1991];牛莫氏杆菌[J.M.Tennent et al.,(J.Bacteriol.),183,6717-6720,2001];鼠麻风分支杆菌[Shinji Maeda et al.,(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1303,31-38,1996]。但动植物磷脂酶B来源有限,且价格昂贵。微生物磷脂酶B的研究发现为磷脂酶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来源,并且其发酵条件简单,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有关产生低温磷脂酶B的荧光假单胞菌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来源于荧光假单胞菌的磷脂酶B及其生产方法,该磷脂酶B在低温下显示活性,并且无脂肪酶的活性,能够水解催化完整磷脂中的两个脂酰基基团,该方法简单、产品质量高、生产成本低。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来源于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磷脂酶B,该磷脂酶B由荧光假单胞菌产生,磷脂酶B在低温下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磷脂酶B基因全长1272bp,编码423个氨基酸,酶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5.8kDa,其中1~69bp编码磷脂酶B信号肽,70~1272bp编码磷脂酶B成熟肽;利用现有分子生物学方法可以得到其表达载体和重组宿主,即获得含有磷脂酶B基因的大肠杆菌重组质粒以及重组大肠杆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62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源腔体送气时的真空冲击保护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刺梨水果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