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桥梁挂篮悬浇施工用挂篮桁片的千斤顶对称预压施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15865.3 | 申请日: | 2010-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2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02 |
| 发明(设计)人: | 董燕囡;杨玉龙;张坤;焦宁艳;杨立胜;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1/10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022***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挂篮 施工 千斤顶 对称 预压 方法 | ||
1.桥梁挂篮悬浇施工用挂篮桁片的千斤顶对称预压施工方法,被预压的三角形挂篮桁片包括腹杆(3)、横杆(1)、短斜杆(2)、长斜杆(4)四根主要杆件,挂篮桁片的后锚点并列设有两个螺栓孔;加载端并列设有两个加载螺栓孔,螺栓孔直径为35mm,间距为300mm,其特征在于:具体的预压操作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面积15m×15m以上的预压场地,平整夯实预压场地;
<2>将零件腹杆(3)、横杆(1)、短斜杆(2)、长斜杆(4)拼装成两片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挂篮桁片;
<3>将两片挂篮桁片的横杆(1)相对,对称放置在4根垫木(11)上;两片挂篮桁片的后锚点和加载端分别放在其中两根垫木(11)上,与横杆1相对的两处挂篮桁片的三角端部分别放在另两根垫木(11)上;通过采用在垫木11上打入或拔出木楔子的方法调整4根垫木(11)的高度,保证两片挂篮桁片均处于水平状态,其中两片挂篮桁片的横杆(1)之间的间距a=160mm;
<4>后锚点预固定
两片挂篮桁片的后锚点相对应的两个螺栓孔分别由螺栓固定,实现对两片挂篮桁片后锚点的初步固定;
<5>安装中支点
在两片挂篮桁片的腹杆(3)与横杆(1)节点位置之间安装钢质中支点块(10);
<6>安装挂篮加载系统
两片挂篮桁片的加载端相对应的加载螺栓孔内设有两根螺栓(5),两片挂篮桁片的加载端的外侧面分别设有传力分配件(7),且两侧传力分配件(7)均套设在螺栓(5)上,一侧的传力分配件(7)与挂篮桁片的横杆(1)之间设有千斤顶(8),螺栓(5)端部上安装拧紧螺帽(6);
<7>测量加载前挂篮桁片的几何尺寸,及加载端、后锚点的位置关系尺寸,做好记录;
<8>通过高压油泵(9)向千斤顶(8)供油,分级加载,分级按0t,10t,20t,30t,40t五个级别,同时精确量测挂篮桁片各节点变形数据,即加载点处挂篮桁片的横杆(1)之间的距离、后锚点处挂篮桁片的横杆(1)之间的距离,并对各杆件及节点处进行认真观察,观察是否有形变损坏,尤其是加载点、后锚点的位移变化情况;
<9>控制高压油泵(9)回油,千斤顶(8)分级卸载,分级按40t,30t,20t,10t,0t五个级别;同时测量加载点、后锚点的位移变化,即加载点处挂篮桁片的横杆(1)之间的距离、后锚点处挂篮桁片的横杆(1)之间的距离,观察节点受力变化情况;
<10>根据测量所得数据,计算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与设计理论值对比分析,得出挂篮桁片预压结论:挂篮能否满足需要,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的具体数据,各主要杆件及节点是否满足强度需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挂篮悬浇施工用挂篮桁片的千斤顶对称预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分配件(7)包括两块翼缘板(15),两块翼缘板(15)之间分别设有起加强作用的呈十字交叉分布的纵腹板(13)和两块以上的横腹板(12);在横腹板(12)与纵腹板(13)连接处、两块翼缘板(15)上均布设有两个贯通的螺栓孔(14);每块翼缘板(15)长和宽分别为630mm和160mm,两块翼缘板(15)之间的间距为18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挂篮悬浇施工用挂篮桁片的千斤顶对称预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木(11)的横截面尺寸为15cm×15cm,长度为18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挂篮悬浇施工用挂篮桁片的千斤顶对称预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8)为60吨位的液压千斤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586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