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混凝土管桩的设备及使用该设备生产管桩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15104.8 | 申请日: | 201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9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建华管桩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21/30 | 分类号: | B28B21/30;B28B21/60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尹文涛 |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混凝土 设备 使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混凝土管桩的设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 该设备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管桩圆桩或空心方桩生产的过程中,传统的混凝土浇注方法是 采用开式浇注法:生产管桩圆桩或空心方桩用的模具分为上模和下模 或称为盖模和底模。浇注混凝土之前底模内装有笼筋、端板,底模的 头端装有头板和挡板,尾端装有尾板。混凝土浇注有两种方法:一种 是通过装有混凝土的小车在底模上部来回运动,将混凝土均匀地浇注 进底模内;另一种方法是将底模放在平车上,通过平车来回运动,将 固定料斗内的混凝土浇注进模具内。这两种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有一 个共同点: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合上模盖,并将合模螺栓锁紧后再进 行张拉,故称传统的混凝土浇注方法是开式浇注法。采用传统的开式 浇注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浇注过程中,混凝土易从底模两边滑落,然后靠人工将其 铲回底模内,使得混凝土质量受影响;如不及时将滑落料铲入底模内, 易造成材料浪费和环境污染;滑落料较多时会造成少料,使桩的壁厚 出现负偏差等;
2、浇注时混凝土滑落到模边上,在浇注完进行合盖模时会造成 合模不紧,上下模之间出现间隙,离心时出现合缝处漏浆,造成质量 问题。
3、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落料不均匀,需要用人工 将混凝土铲布均匀,因此用人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4、混凝土采用开式浇注法只能先浇注后张拉,如果张拉工序出 现故障如主筋拉断、端板拉脱等就会影响时间甚至造成砼料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 简单,能实现闭式浇注混凝土,适用于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 的设备。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该设备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管 桩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一种生产混凝土管桩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桩模具和可向 所述模具内灌注混凝土的输送机,在所述的输送机的出料口上设有可 伸入所述管桩模具内部的送料钢管,所述的管桩模具设置在一布料平 车上,在所述的布料平车上设有电子计量称,所述的管桩模具承载在 所述的电子计量称上,还包括一可根据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电子计量 称的数值变化情况控制所述布料平车移动速度的电控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生产混凝土管桩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桩 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的上模和下模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的管 桩模具一端上设有端板和尾板,在所述的端板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头 板,在所述的头板的前端上设有一挡板。
如上所述的一种生产混凝土管桩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挡 板和头板上固定连接有可对笼筋主筋进行预应力张拉的张拉连接件, 所述的张拉连接件可与预应力张拉机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生产混凝土管桩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尾 板上设有一可供所述送料钢管通过的通孔。
本发明使用上述所述设备生产管桩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 骤:
A、将钢筋笼架放入下模,装上端板、头板和尾板,再装上上 模,用螺栓锁紧上、下模;
B、对钢筋笼架进行预应力张拉;
C、将模具整体吊放上布料平车,将输送机的出料口上的送料 钢管插入模具,从模具的最远端开始浇注混凝土;
D、通过电子计量称的数值变化情况,控制所述布料平车移动 速度和混凝土的浇注量;
E、浇注完毕后进行离心成型。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设备包括可向模具内灌注混凝土的输送机,在所述的输送 机的出料口上设有可伸入所述管桩模具内部的送料钢管,这样可以实 现闭式浇注,所述的管桩模具设置在一布料平车上,在所述的布料平 车上设有电子计量称,所述的管桩模具承载在所述的电子计量称上, 布料平车的移行速度依据混凝土在浇注的过程中电子计量称的数值 变化情况,整体运行通过电控装置来实现。有效减少用工人数、降低 员工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材料浪费、改善 劳动环境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建华管桩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建华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51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板于升降过程中的导向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橡皮筋分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