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性印刷电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4076.8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4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叶云;林永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G02F1/1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1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性 印刷 电路板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软性印刷电路板(FPC),尤其涉及一种能防止撕裂的软性印刷电路板。
背景技术
软性印刷电路板(FPC)是液晶显示装置中最常见的组件之一。FPC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模组的产品良率。请参见图1A-图1C,图1A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示意图,图1B所示为沿图1A中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C所示为图1A中的软性印刷电路板自背光模组上撕离的示意图。软性印刷电路板9包括第一层板1以及第二层板2,第一层板1包括第一部分3以及第二部分4;第一部分3与第二层板2的至少部分区域重叠并固定形成重叠区,该重叠区与第二部分4形成交接处5。且第二部分4包括线路区7及非线路区6,非线路区6位于第二部分4的相对两侧边。目前,对于很多液晶显示装置来说,第二层板2粘贴固定于背光模组8远离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第二部分4反折并连接至液晶显示面板。其中,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组8相对设置,背光模组8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由于FPC9多为非对称结构,且FPC9的弯折区即第二部分4为单、双层板交接处,因为第二部分4作为弯折区要便于弯折因而要求弯折区的厚度较小,通常为单层线路板,故在重工撕离FPC9时,在FPC9的弯折区或交接处5受力较大的侧边或角落易撕裂,从而导致FPC9报废。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软性印刷电路板及液晶显示装置,在与交接处相接的相对两侧边具有缓冲区,如此在撕离FPC时,由于缓冲区先变 形缓冲,在侧边未产生应力集中,使得撕离力从侧边缘往内移,撕离FPC时就可将交接处带起,而不会产生裂开现象,从而提高软性印刷电路板的质量和延长软性印刷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性印刷电路板,该软性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层板以及第二层板,该第一层板包括第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与该第二层板的至少部分区域重叠并固定形成重叠区,该重叠区与该第二部分形成交接处,且该第二部分与该交接处相接的相对两侧边具有缓冲区。
进一步地,该缓冲区自该交接处朝该第二部分远离该交接处的一端逐渐变窄。
进一步地,该缓冲区具有采用端面为波浪状或折皱状的压头冲压形成的折皱结构。
进一步地,该缓冲区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该第二部分整体为弹性材质。
进一步地,该重叠区具有宽度渐变区,且该交接处位于该宽度渐变区与该第二部分之间。
进一步地,该缓冲区自第二部分延伸至该第一部分,使得该缓冲区位于该第一层板的相对两侧边,且该缓冲区与该第二层板未重叠。
进一步地,该第二部分包括该缓冲区以及线路区,该缓冲区避开该线路区设置。
进一步地,该第二部分反折并连接至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软性印刷电路板。背光模组为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背光源;该第二层板固定于该背光模组远离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该第二部分 反折并连接至液晶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软性印刷电路板在与交接处相接的相对两侧边具有缓冲区,如此在撕离FPC时,由于缓冲区先变形缓冲,在侧边的缓冲区未产生应力集中,使得撕离力从侧边缘往内移,撕离FPC时就可将交接处带起,而不会产生裂开现象,从而提高软性印刷电路板的质量和延长软性印刷电路板的使用寿命。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所示为现有技术中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1B所示为沿图1A中的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C所示为图1A中的软性印刷电路板自背光模组上撕离的示意图;
图2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软性印刷电路板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B所示为图2A中的FPC自背光模组上撕离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FPC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FPC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A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FPC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B所示为图5A中的FPC自背光模组上撕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40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