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和烃油催化裂化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13757.2 | 申请日: | 2010-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34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克勇;李强;常学良;鲁维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51/02 | 分类号: | C10G5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裂化 方法 设备 | ||
1.一种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烃油原料与第一裂化催化剂在提升管反应器中进行第一接触反应,将第一接触反应后的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进行第一油剂分离,第一油剂分离后的催化剂经汽提后得到待生催化剂;
(2)将第一油剂分离后得到的油气在流化床反应器中与新加入的第二裂化催化剂进行第二接触反应,将第二接触反应后的油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进行第二油剂分离,第二油剂分离后的催化剂经汽提后得到待生催化剂;
其中所述第一裂化催化剂和第二裂化催化剂相同或不同,选自新鲜催化剂、再生催化剂和半再生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其中,第一接触反应的时间为0.1-2.5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其中,第一接触反应的时间为0.5-2秒。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其中,第一接触反应的压力为0.01-0.8MPa,温度为400-680℃,剂油重量比为1-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其中,第一接触反应的压力为0.1-0.5MPa,温度为450-580℃,剂油重量比为3-1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其中,第二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重量空速为1-50小时-1,反应温度为400-680℃,压力为0.01-0.6MPa,剂油重量比为1-2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其中,第二接触反应的条件包括重量空速为2-40小时-1,反应温度为460-650℃,压力为0.1-0.6MPa,剂油重量比为1-2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烃油原料为一次加工馏分油、脱沥青油、焦化蜡油、加氢重油、掺炼常压渣油、减压渣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裂化催化剂和/或第二裂化催化剂为含有分子筛的裂化催化剂,所述分子筛为含或不含磷元素的Y型沸石、含或不含稀土元素的超稳Y型沸石、含或不含磷元素的具有五元环结构的高硅沸石、β沸石、丝光沸石、Ω沸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烃油催化裂化方法,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3)将所述待生催化剂进行烧焦再生,得到再生催化剂,或者得到再生催化剂和半再生催化剂;
(4)将再生后得到的再生催化剂和/或半再生催化剂返回提升管反应器和/或流化床反应器。
11.一种烃油催化裂化设备,该设备自下而上包括提升管反应器(2)、第一沉降分离器(5)以及流化床反应器(9),提升管反应器(2)的下部连通有第一催化剂输入管(1)、预提升介质输入管(21)和第一进料管(20),第一进料管(20)位于第一催化剂输入管(1)和预提升介质输入管(21)上方;提升管反应器(2)上部的出口位于第一沉降分离器(5)内,且在该出口处具有第一气固分离器(3)用于将从提升管反应器(2)出来的物料进行气固分离;第一沉降分离器(5)和流化床反应器(9)同轴设置且共同构成一上下封闭的内部空腔,第一沉降分离器(5)的顶部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用于与流化床反应器(9)连通;第一沉降分离器(5)下部设置有第一汽提段(4),该第一汽提段(4)下部连通有第一待生剂输出管(6)和第一汽提介质输入管(22);流化床反应器(9)与第二催化剂输入管(14)连通;流化床反应器(9)上部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二气固分离器(12),用于将流化床反应器(9)上部的物料进行气固分离;流化床反应器(9)的顶部设置有油气管线(25),用于将反应生成的油气导出并输送至后续分离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烃油催化裂化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气固分离器(3)为惯性分离器,且惯性分离器与提升管反应器(2)的出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固分离器(12)为旋风分离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375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