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震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11129.0 | 申请日: | 201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1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结才;盛光敏;龚庆华;吴保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12 | 分类号: | C22C38/12;B21B37/74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徐晖 |
| 地址: | 243003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型钢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合金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抗震性能热轧H型钢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高层、超高层以及大跨度钢结构建筑是一种发展趋势,这样对建筑用钢有了更高的性能要求,除了提高钢材的强度级别外,也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如抗震性能。高层建筑用钢主要是以钢板和型钢为主,其中热轧H型钢在高层建筑用钢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同时,以热轧H型钢为主的钢结构,其结构科学合理,力学性能优越,结构稳定性高,设计灵活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在大型工业厂房和城市高层建筑领域。目前,普通的Q235、Q345级热轧H型钢已经不能满足钢结构建筑的发展需求,为此有必要开发具有高强度高抗震性的建筑用H型钢。
如今关于抗震钢的研究主要是调整钢中的化学成分,在钢中加入钒(V)、铌(Nb)、钛(Ti)、(铝Al)等一种或多种低合金元素,再结合控制轧制技术,细化奥氏体晶粒,从而得到比较细小的铁素体晶粒,同时,通过控制轧制工艺参数,让合金元素的第二相粒子更加均匀、细小、弥散的析出,从而进一步提高钢的抗震性能。
阪神地震后,日本国内几家大型钢铁公司开发了一系列用于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优良的结构钢。川崎制铁开发的具有高韧性的厚壁H型钢,钢的化学成分为(wt%):C:0.05~0.18、Si:0.60、Mn:1.0~1.8、P:0.020、S≤0.004、Al:0.016~0.05、V:0.04~0.15、N:0.0070~0.0200、Cu:0.02~0.60、Ni:0.02~0.60、Cr:0.02~0.50、Mo:0.01~0.20。为了细化组织,用控制轧制技术,在1100~1150℃范围,凸缘每道次断面缩减5%~10%,总缩减至20%,使其再结晶细化。轧后以0.2~2.0℃/s的速度冷至700~750℃。新日铁开发的用于超高层、大跨距、抗震性能优良的高强度、高韧性的型钢,钢中含有0.04%~0.18%,含合金元素V、N、Al、Mo、Nb、Ni、Cu中的2~7种。轧制时,凸缘部在900℃以下全压下量22%~33%,凸缘部终轧温度780~840℃。NIPPON钢铁公司发明了一种在低温下具有优良的可焊性和韧性、低屈服比的抗震建筑用结构钢。钢中含0.03%~0.15C、Si≤0.40%、1.0%~1.20%Mn、加Nb、Ti、Al微合金化,还有少量的Cr、Ni、Mo、Cu。在奥氏体未再结晶的温度范围变形≥30%,终轧温度≥720℃,在≥680℃以上控制冷却。以上抗震钢均含有Cr、Ni、Mo、Cu等贵重合金元素,生产成本较高,同时添加大量的合金元素,会降低钢的焊接性能和韧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震H型钢及其生产方法,该抗震H型钢不含Cr、Ni、Mo、Cu等贵重合金元素,即可降低成本,又可使其抗震性能优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震H型钢,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6~0.20%、Si 0.4~0.5%、Mn 1.3~1.5%、V 0.06~0.08%、Nb 0.02~0.04%、P:≤0.025、S:≤0.015、[N]≤100ppm、[O]:≤100ppm,其余为Fe和杂质元素。
本发明还提供抗震H型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加热、轧制、冷却工序,其特征在于,加热温度为:1210℃~1250℃;轧制工艺为:奥氏体未再结晶区控轧,道次累积变形量50%~70%,终轧温度控制在820℃~880℃;轧后在冷床上空冷至室温。
下面具体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
建筑结构钢的五项抗震性能指标为:(1)强度与塑性的配合;(2)应变时效敏感性;(3)韧脆转变温度;(4)可焊性;(5)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此五项指标科学合理,不仅包括了国内外建筑用钢主要抗震性能指标:屈强比、塑性和韧性、碳当量,而且还提出了时效应变敏感性、韧脆转变温度、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等新的综合抗震性能指标。相关抗震性能性能指标为:强度与塑性的配合:屈强比ReL(Rp0.2)/Rm≤0.85;应变时效敏感性:延伸降低率(ΔE≤5%);韧脆转变温度(0℃纵向KV≥27J);焊接性能(CEV≤0.44%);高应变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参照GB6399-86:金属材料轴向等幅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进行):用循环韧度值σa·Δεt表示(σa·Δεt≥30J/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1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轧钛带卷退火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特细铝合金线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