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节能锅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11100.2 | 申请日: | 2010-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91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吉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吉迪 |
| 主分类号: | A47J27/04 | 分类号: | A47J27/04;A47J27/00;A47J36/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 |
| 地址: | 32131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节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厨房用品,特别是一种既能快速烧水又能快速蒸煮的两用节能锅。
背景技术
厨房锅具是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最普遍的生活用品之一,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锅具的结构始终没有改变,一直沿用传统结构,使用时火焰直接加热锅底,接触时间短、加热面积小,燃气燃烧产生的大量热能未能被锅具利用,相当一部分热能耗散在空气中,不但造成可用能量的白白浪费、增加成本,而且还向周围环境排放的废气和热量明显增加、延长加热时间。为此,申请人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验,成功开发了一款速热节能蒸锅,在2006年4月15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专利号为200620102811.3,并于2007年6月20日授权公告,该结构不仅成倍增加受热面积,而且使火焰从内向外加热,延长加热时间,环形罩还起到防风隔热作用,可防止热能直接向空气散热。但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开始加热时,由于水位一般满到环形凹槽上方,要等到锅内的水全部烧开后才能产生蒸汽,产气时间较长,直接影响蒸煮时间;二是当加热后水位降到环形凹槽内时,中心柱产生蒸汽多,水位下降速度快,外围的环形凹槽内的水无法进入中心柱内,会出现干烧现象,甚至烧坏锅体,给用户带来了经济损失;三是当用于烧水时,由于环形凹槽内的水无法排出,因此只能用于蒸锅,不能用于烧水锅,用途单一。为此,本专利权人又进行了研究、探索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锅具存在的上述弊病,本发明创造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蒸汽产生快、热效率高、节能环保的高效节能锅。
本发明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锅体、锅架,所述锅体的底部设有向上凸起的环形槽,环形槽把锅体的内腔分隔成内腔室和外腔室,内腔室和外腔室的底部之间连接有导水管;所述的锅架包括环形外罩、环形隔板和环形内罩,环形隔板与环形外罩固定连接,环形内罩设置在环形隔板上,环形外罩上部罩在锅体的外表面,下部罩在火焰上,环形内罩设置在锅体的环形槽内,使锅体与锅架之间形成弯曲的火焰通道。
所述锅体的内腔室上设有排水容器,排水容器的底部与锅底保持一定间隔,排水容器的上方设有压架,压架固定在锅体的栓扣上。
为了方便排水容器底部的蒸汽排放,所述排水容器的中间设有蒸汽导管。
为了保证环形外罩与锅体的间距,所述环形外罩与锅体的外表面之间设有外罩挡块。
为了保证环形内罩与锅体的间距,所述环形内罩与锅体的环形槽之间设有内罩挡块。
为了保证排水容器与锅体的间距,所述排水容器上固定设有排水挡块。
为了保证外腔室底部与环形隔板之间有合适的间距,所述锅体的外腔室底部与环形隔板之间设有支撑块。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创造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创造使用时,由于正常使用时水位低于凸起的环形槽,因此内、外腔室储水腔相对独立,加热时,内腔室的水温升速快,产生蒸汽快。
2、本发明创造使用时,由于压架和排水容器的作用,使内腔室的水通过导水管排到外腔室,内腔室只留少量的水,且均匀分布在内腔室的底部和腔壁;加热时,由于内腔室水量少,且受热面积大、火源温度高,所以内腔室升温速度更快,产生蒸汽更快。在加热过程中,由于内腔室蒸发速度快,外腔室的水可以不断回流到内腔室。
3、本发明创造拿掉压架和排水容器后内腔室就成为一口煮锅,外腔室就成为内腔室预备热水的预热锅;它既是蒸锅,也是煮锅,功能转换方便,用起来省力,节能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创造作为煮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作为蒸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锅体,2栓扣,3环形槽,4环形内罩,5环形外罩,6外罩挡块,7内罩挡块,8导水管,9支撑块,10环形隔板,11压架,12蒸汽导管,13排水容器,14排水挡块,15内腔室,16外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吉迪,未经王吉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11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汽车变速器换挡杆座结构
- 下一篇:墓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