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酰胺类除草剂降解产物ESA的降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9986.7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9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丁静茴;刘维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2F101/34;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冷红梅 |
地址: | 31001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酰胺类 除草剂 降解 产物 esa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酰胺类除草剂降解产物(ESA)的降解方法。
(二)背景技术
酰胺类除草剂(主要为甲草胺、乙草胺、丁草胺等)是一类目前广泛使用的芽前除草剂,其降解产物ESA同母体化合物一样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而且具有较好的水溶性、移动性以及易于淋溶的特点,且该类污染物在环境中有比母体化合物更长的持久性。所以施用到农田里的酰胺类除草剂,除其本身以外,其降解产物(ESA)也容易通过渗透转移到浅层地下水或随雨水径流进入地表水,且目前国内的饮用水处理方式无法将此类污染物去除,作为一类新发现的污染物,它们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已经构成了威胁。
(三)发明内容
酰胺类除草剂的降解产物(ESA)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很难降解。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中酰胺类除草剂降解产物(ESA)的降解方法,该方法原料廉价经济、处理条件温和、操作成本低廉,无需添加新的设备,具有良好的工业推广前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结构如式(I)所示的酰胺类除草剂降解产物(ESA)的降解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二氧化锰悬浮液加入到含有ESA的水中,控制体系中二氧化锰的初始浓度为8~60mg/L、pH值4.0~8.0,于转速为350~400rmp条件下充分搅拌反应24~72h,使水中的ESA降解;
式(I)中,R1、R2、R3各自独立为C1~C4的烷基。
所述含有ESA的水中ESA初始浓度为5~20mg/L。降解前后水体的ESA含量可通过HPLC测定。
具体的,所述ESA为下列之一或其中两种以上的混合:
(甲草胺ESA)
(乙草胺ESA)
(丁草胺ESA)
二氧化锰主要的晶型有α、β、γ、δ型,本发明中所述的二氧化锰优选为δ型层状结构。本发明所用二氧化锰优选为新生态二氧化锰,制备生成后备用时间小于或等于7天,超过此天数为非新生态,需重新制备新生态二氧化锰。所述新生态二氧化锰制备方法如下:在氮气保护下将32ml0.1mol/L NaOH溶液与16ml 0.1mol/L KMnO4溶液加入500ml三口烧瓶,再加入328ml去离子水,搅拌滴加24ml 0.1mol/L MnCl2溶液,1h后停止搅拌,静置12h,用去离子水清洗去除二氧化锰表面的离子,将得到的二氧化锰悬浮液置于棕色广口瓶中保存于4℃冰箱备用。
所述ESA为甲草胺ESA时,所述方法优选如下:
(1)在氮气保护下将32ml 0.1mol/L NaOH溶液与16ml 0.1mol/LKMnO4溶液加入500ml三口烧瓶,再加入328ml去离子水,搅拌滴加24ml 0.1mol/L MnCl2溶液,1h后停止搅拌,静置12h,用去离子水清洗去除二氧化锰表面的离子,将得到的二氧化锰悬浮液置于棕色广口瓶中保存于4℃冰箱备用;
(2)将步骤(1)合成的二氧化锰悬浮液加入含10mg/L化合物(I-1)(甲草胺ESA)的水中,控制体系中二氧化锰初始浓度为8~53mg/L、pH值4.0~6.0,于转速为350~400rmp条件下搅拌反应24~72h,使水体中的化合物(I-1)降解。
所述ESA为乙草胺ESA时,所述方法优选如下:
(1)在氮气保护下将32ml 0.1mol/L NaOH溶液与16ml 0.1mol/LKMnO4溶液加入500ml三口烧瓶,再加入328ml去离子水,搅拌滴加24ml 0.1mol/L MnCl2溶液,1h后停止搅拌,静置12h,用去离子水清洗去除二氧化锰表面的离子,将得到的二氧化锰悬浮液置于棕色广口瓶中保存于4℃冰箱备用;
(2)将步骤(1)合成的二氧化锰悬浮液加入含10mg/L化合物(I-2)(乙草胺ESA)的水中,并添加终浓度为0.01M的NO3-或SO42-(阳离子为Na+),控制体系中二氧化锰初始浓度为8~20mg/L、pH值4.0~6.0,于转速为350~400rmp条件下搅拌反应24~72h,使水体中的化合物(I-2)降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9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