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率风机过滤器机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509364.4 | 申请日: | 201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8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武;卢小平;张士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埃科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29/70 | 分类号: | F04D29/70;F04D29/4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风机 过滤器 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过滤装置,尤其是一种高效率风机过滤器机组,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现代化的半导体行业、医疗等行业,为保证产品的质量,需要控制生产车间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粒,风机过滤机组即为达到此目的而产生。
目前风机过滤器机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达到室内所要求的风量时,机组出风均匀性差,机组内部气流压力损失大,因而导致机组功耗高,噪声大,影响洁净室内环境,使得洁净室能耗大,工作环境差,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
并且,为了降低风机过滤机组的噪声,普遍的做法是填充消声材料。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消声材料上的微粒或者纤维会从其表面老化脱离,进而导致对洁净室的二次污染。
故此,风机过滤机组在不增加任何消声材料的前提下实现低噪声运行,成为洁净室对风机过滤机组的切实要求所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要求,通过对现有风机过滤机组的结构改进,提出一种可以降低压损和功耗、同时通过改善出风均匀性降低噪声的高效风机过滤器机组。
研究表明,净化系统能耗以及噪声主要来自于风机过滤器机组,分析可知,影响因素综合如下:
1、为了达到一定的房间洁净度,风机过滤器机组在房间吊顶上 的满布率高,设备数量多,使其成为净化系统耗能最大部件;
2、风机过滤器机组内部装有风机,风机在运行时的振动和空气流动产生噪音;
3、风机过滤器机组安装在房间吊顶上,与操作人员之间距离小,声音衰减少;
4、洁净室对室内气流流型要求高,进而对室内气流均匀性要求高,气流不均匀,严重影响洁净室环境参数,进而影响室内产品品质等;
5、洁净室上部天花板高度有限,风机过滤机组高度受限,需满足天花板高度。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高效率风机过滤器机组包括一端具有进风圈、另一端具有出风面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装有进风口正对进风圈的双出风离心风机,所述箱体的出风面处装有过滤器;所述离心风机远离进风口的一端具有安置驱动电机的风机端板;所述驱动电机与安装在所述离心风机蜗壳内的叶轮传动连接;所述蜗壳的侧面由关于叶轮旋转中心对称的两片具有蜂窝状小孔的风道孔板围成;所述箱体内固定凹面朝向所述离心风机出风口的<形导流板。
尤其是,所述<形导流板的夹角为90度,其对称中心线位于风机端板的延伸平面。
本发明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箱体正对所述离心风机出风口的两侧邻近所述出风面端处固定有挡流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风机两侧设置的风道孔板既可以根据离心风机甩出气流的流动趋势进行导流,又可以减少气流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涡流,因此具有降低压损、提高能效的作用,且其蜂窝状多孔设计符合消声原理,具有显著的降噪功效。同时,设在箱体中部的“<”形导流板可以对箱体上部向下部流动的 气流起到所需的导流作用,并改善出风的均匀性,尤其是与箱体下部挡流板共同作用时,匀流效果更为显著。试验证明,本发明的结构改进可以在达到相同出风量的前提下,提供更高的静压,降低能耗,出风的均匀性更好,噪声也得到显著抑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前后功耗对比图;
图4为本发明前后噪声对比图;
图5为该风机过滤机组出风均匀性测点布置图;
图6为本发明前后出风均匀性对比图;
图7为本发明前后风机过滤机组总效率对比图。
图中:1把手、2层流罩、3进风圈、4叶轮、5挡流板、6“<”形导流板、7出风面、8电机固定板、9电机、10电机壳、11风机端板、12风道孔板、13“<”形导流板加强筋、14箱体、15蜗舌延伸板、16蜗舌、17高效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埃科净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埃科净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93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