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缆的分线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09078.8 | 申请日: | 201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5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达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达荣 |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 地址: |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线缆中三根电源线进行分线,以便能迅速插入接线端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和生活用电中常见的线缆内包覆有颜色不同的三根电源线,它们分别是:A相黑色线、B相黄绿色线和C相红色线,对应三相插座时一根表示零线,一根表示地线,一根表示火线,为了保证电器设备在接入用电回路后的用电安全,线缆与接线端子连接时A、B、C三线必须分线正确。
工业生产中多是通过人工手动将线缆连接在如图1所示的接线端子51上,接线端子51上设有位于三角形顶点的三个接线孔52,每个接线孔52必须与正确的一根电源线配合才算接线成功。
为了使线缆内随即排列的三根电源线能迅速且正确的插入接线端子51内,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分线装置,如图2所示,主要由上本体43和下本体44拼合而成,分线装置前端并排有三个入线孔41,后端有三个出线孔42,如图3所示,当并排的三根电源线从入线孔41插入,然后从出线孔42出来之后,就可直接插入接线端子51的三个接线孔52内。
借助分线装置,可使线缆正确连接接线端子的速度大大提高,但是操作人员在接线过程中不好把握旋转的角度,极容易接错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将线缆中的电源线正确分开且与分线装置正确匹配的分线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线方法,基于计算机以及与计算机电气连接的颜色扫描器实现,它包括如下步骤:
a)、颜色扫描器对线缆中三根电源线进行颜色扫描,同时线缆自转,由此得出三根电源线的排序以及中心线的对应位置;
b)、计算机计算线缆需要旋转的角度,然后按照角度旋转;
c)、把线缆压平,使三根电源线平行排列。
其中,所述的扫描器为一个,步骤a)中扫描到两根电源线即可。
其中,所述的扫描器为两个,每个扫描器扫描完一根电源线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依照本分线方法最终压平的三根电源线插入分线装置,即可实现与接线端子的精准匹配,无需旋转分线端子,分线方便、不易出错且适合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分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分线装置的分线原理示意图;
图4、图5、图6、图7为三根电源线不同组合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方法一
一种线缆的分线方法,基于计算机以及与计算机电气连接的颜色扫描器实现,它包括如下步骤:
a)、用一个颜色扫描器对线缆中三根电源线进行颜色扫描,同时线缆自转直到扫描完两根电源线为止,由此得出三根电源线的排序以及中心线的对应位置,若确定了A线的位置,当A线位于三角形顶点时,B线和C线则位于A线下方,此时三线构成的三角形只有两种形状:A-B-C或者A-C-B,如图4、图5所示。
b)、计算机计算线缆需要旋转的角度,若与接线端子匹配的三角形为A-B-C,而步骤a)中的三角形也为A-B-C,则无需旋转(或者说旋转角度为0°),若步骤a)中的三角形为A-C-B,将线缆旋转180°,此时三条电源线构成一个B-A-C的倒三角形,如图6所示。
c)、把线缆压平,使三根电源线平行排列,此时无论前述三条电源线构成的正向三角形是A-B-C还是倒向三角形B-A-C,一旦压平均为并行排列的BAC,如图7所示,此时将压平的三根电源线插入分线装置,出来的电源线必定与接线端子精准匹配。
方法二
一种线缆的分线方法,基于计算机以及与计算机电气连接的颜色扫描器实现,它包括如下步骤:
a)、用两个颜色扫描器对线缆中三根电源线进行颜色扫描,每个扫描器扫描完一根电源线即可得出三根电源线的排序以及中心线的对应位置。
b)和c)与方法一相同。
本发明的方法中只需扫描两根电源线即可得知三根电源线的排序,在定位A线后只需旋转一次即可确定需要的排序,压平后送入分线装置后得出的三根电源线排布处于唯一状态,避免了出错的可能,可实现工业生产流水线上的自动化分线,省去了人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达荣,未经吴达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90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