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护霞水母毒素生物活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8895.1 | 申请日: | 2010-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2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程;李荣锋;于华华;冯金华;邢荣娥;刘松;秦玉坤;李克成;孟祥涛;崔金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00 | 分类号: | C07K1/00;C07K1/14;C07K14/435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许宗富;周秀梅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护 水母 毒素 生物 活性 方法 | ||
1.一种保护霞水母毒素生物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霞水母毒素内添加金属酶抑制剂或酸性蛋白酶抑制剂,进而有效保护霞水母毒素生物活性。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霞水母毒素生物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0.5-5mg/ml的霞水母毒素内添加终浓度0.1-20mM的金属酶抑制剂EDTA或终浓度2-6μg/mL的酸性蛋白酶抑制剂Pepstantin A,进而抑制毒素中蛋白酶的溶血活性。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护霞水母毒素生物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霞水母毒素按如下步骤进行提取:
1)将冷冻于-80--20℃下的霞水母触角于0-8℃自溶2-96h,而后以0-8℃下5000-30000g离心5-30min,收集沉淀霞水母刺丝囊细胞,待用;
2)将上述每5-50mg的霞水母刺丝囊细胞内加入0.5-2mL在0-8℃预冷的10-30mM pH6.0-8.0缓冲液,然后在振动频率2500-5000rpm下破碎1-5min,其中每破碎10-30s将霞水母刺丝囊细胞取出置于冰水中冷却1-5min;
3)将破碎后霞水母刺丝囊细胞在0-8℃下,5000-30000g离心5-30min,上清液即为霞水母刺丝囊细胞毒素。
4.按权利要求3所述保护霞水母毒素生物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自溶后用20-60目的标准分样筛滤去除触手残片。
5.按权利要求3所述保护霞水母毒素生物活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霞水母刺丝囊破碎时利用Mini-Beadbeater组织研磨器破碎;所述缓冲液为PBS缓冲液或Tris-HCl缓冲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889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