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质稳定性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8681.4 | 申请日: | 201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5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9 | 分类号: | G01N21/79;G01N21/80;G01N1/10;G01N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段秋萍;南毅宁 |
地址: | 10001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稳定性 检测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分析与自动化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质稳定性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电力、石油化工、冶金等各个领域的工业用水愈来愈多。随着水资源的不断开发以及水质的逐年劣化,如果循环水稳定性较差,在工业设备中很容易出现诸如凝汽器管材结垢、腐蚀之类的状况,从而不得不采取更换设备或者进行酸洗等措施,劳民伤财。水质的稳定与否关系着工业设备能否正常运行,因此,监督检测循环水稳定性对于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行业内对于判断循环冷却水水质稳定性有多种判断指标,但是目前对水质稳定性的监督检测通常是以人工的方式来完成,即化验员取样在分析室内进行实验检测,然后根据人工实验数据来分析针对水质稳定性的判断指标。这种人工检测方式耗费人力、物力,并且无法进行水稳定性的实时监督、更无法快速获得检测结果,有些电厂甚至一个月才化验一次,不能实时监督检测水质稳定性,易于导致管路结垢或者腐蚀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对水质稳定性的监督检测只能通过人工化验方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质稳定性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能够实时检测、分析水质稳定性,并且节省人力、物力。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质稳定性检测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取样单元、测量单元以及检测单元;所述取样单元包括第一采样杯、第二采样杯、由检测单元控制的第一进样控制阀和第二进样控制阀;所述测量单元包括酸液杯、测量杯、由检测单元控制的滴定控制阀以及连接到检测单元的检测电极;所述第一采样杯和第二采样杯分别通过第一进样控制阀和第二进样控制阀连通到所述测量单元的测量杯;所述酸液杯通过滴定控制阀连通到所述测量杯,用于容纳酸液并且用该酸液对测量杯中的液体进行滴定;所述检测电极用于检测测量杯中液体的碱度,并将检测结果传送给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控制针对第一采样杯中液体的滴定过程和采集该滴定过程的数据、控制针对第二采样杯中液体的滴定过程和采集该滴定过程的数据、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确定两个采样杯中的液体的碱度差异,以分析水质稳定性。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质稳定性检测方法,该水质稳定性检测方法由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水质稳定性检测装置执行,该水质稳定性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采样杯和所述第二采样杯中分别盛装待测液体和经过碳酸钙柱之后的液体;由所述检测单元控制针对第一采样杯中液体的滴定过程和采集该滴定过程的数据;由所述检测单元控制针对第二采样杯中液体的滴定过程和采集该滴定过程的数据;由所述检测单元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确定待测液体在经过碳酸钙柱前后的碱度变化,以分析水质稳定性。
本发明提供的水质稳定性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由于包括取样单元、测量单元以及检测单元,能够利用检测单元自动控制待测水和待测水经过碳酸钙柱的液体的滴定过程,并且采集两个滴定过程的数据,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来确定待测水经过碳酸钙柱前后的碱度变化,从而分析得到水质稳定性,相比于现有的人工实验检测方法,节省了人力、物力,并且能够达到自动实时检测、实时分析的效果。并且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采用了双重过滤方法,减少了对碳酸钙柱的污染;而且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在采样杯中加装液位检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采样杯中的液位,以控制滴定过程;再一优选实施方式中的酸液杯采用了恒定液位部件,从而使得酸液杯的液位自动保持恒定,从而使得在滴定过程中滴定出的酸液滴的提及恒定,从而使得测量过程更加稳定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水质稳定性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水质稳定性检测装置中的采样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水质稳定性检测装置中的酸液杯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水质稳定性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水质稳定性检测装置以及方法,下面首先对于水质稳定性检测原理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北电力大学,未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86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