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良型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08647.7 | 申请日: | 2010-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4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林;张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拓显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8/00 | 分类号: | F21V8/00;F21S8/00;G02F1/13357;C08L25/06 |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良 导光板 使用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屏中的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改良型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本身不发光的显示装置,需要配置背光源可实现显示的效果。传统的液晶显示屏包括一液晶面板和一背光模组,通过背光模组将光线引导至液晶面板上,使液晶面板发光。
背光模组通常包括设于最底层的反射片、位于反射片上方的导光板、设于导光板上方的背光源扩散片及背光源。常见的背光模组可根据背光源的设置位置分为侧光源式和直下光源式两种。所谓侧光源式是在背光模组中单侧或多侧设置点光源,光源所射出的光线经由导光板的引导及反射片的反射,而导入扩散片散射,并射入液晶面板上,使液晶面板产生亮度显示。而所谓的直下光源式是通过在背光模组的底部设置发射的光源,由扩散片均匀扩散底部点光源或线光源得到面光源,为液晶显示器提供光源。
目前,市场上的导光片主要是用亚克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简称PMMA)制成,亚克力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材料,其透光率是塑料中最好的,且光线的透过范围也很大,因此,亚克力被广泛应用于导光片的制作。然而,由于此材料稀缺且价格昂贵,性能稳定性较差,产品利用率低,且吸水率较高,在光照下也较容易产生眩光现象,影响液晶面板的发光质量。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导光板,其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及吸水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导光板,其设于一背光模组内并面向背光模组内的一反射膜设置,所述导光板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所述导光板为聚苯乙烯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聚苯乙烯中含有UV吸收剂和马来酸酐。
进一步地,所述受光面上设有若干面向所述光线的平行槽道,所述槽道在所述受光面上呈网状交叉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背光面,该背光面上设有若干与受光面上槽道延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进一步地,所述槽道横截面呈V形或者方形或者弧形。
本发明的还可以这样实现: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一侧的第一扩散膜、第二扩散膜、增亮膜、位于导光板另一侧的反射膜及产生光线的光源,所述导光板面向所述反射膜设置并设有面向所述反射膜的受光面,所述导光板为聚苯乙烯材质,所述受光面设有若干微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微结构为若干大小相同、均匀分布的凸镜。
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板设有一背向受光面的背光面,该背光面与受光面上设有延伸方向不同的槽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大降低了导光板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导光板应用于背光模组中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液晶面板背光模组上的改良型导光板。如图1所示,所述背光模组100,其包括导光板10、设于所述导光板10上方的第一扩散膜20、第二扩散膜30、增亮膜40及产生光线的光源50,所述光源50的光线依次通过导光板10、第二扩散膜30、增亮膜40及第一扩散膜20,而被引导至所述液晶面板上(未图示),使液晶面板发光。
所述导光板10置于所述第二扩散膜30的下方,其主要功能在于引导光线方向,以提高液晶面板的亮度及控制光线的均匀度。所述导光板10设有一受光面11,该受光面11上开设有若干同向延伸的平行槽道12,使其呈锯齿状结构,形成若干光学微结构,其中,相邻两个槽道12间由一突肋13间隔,该突肋13呈三角形并设有两个倾斜边,致使所述槽道呈V形,所述突肋13构成凸镜结构。所述槽道12的设置使得导光板10的受光面11不再是一个平整面,很好的改善了光线扩散的均匀性。当然,所述同向延伸的平行槽道12并非是改善光线扩散均匀性的惟一手段,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槽道12也可由两组不同方向交叉延伸的平行槽道,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该两组槽道分别分布于所述受光面11和背光面111上,同时,所述槽道12也并非一定要呈V形,也可以呈其他形状,如改变突肋13形状改成方形,进而将槽道12也变成方形,所述槽道12也可以是弧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拓显光电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拓显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8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