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化痰药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7749.7 | 申请日: | 201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90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继尧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痰 药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口服药剂,具体的说是一种化痰药剂。
背景技术
生痰病因多为第一,体质虚弱,中气不足,由于脾虚不运,可以使水湿停留,凝聚为痰;第二,脾胃薄弱,宿滞逗留,损伤脾胃或恣食生食等,使得水湿停留,聚集为痰,或胃中浊气郁蒸,酿湿生热也可化为痰浊;第三,外感失治,或体弱屡患外感,肺气被伤,不能输津四布,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使水液停留成痰,痰贮于肺,肺气不利,痰涌气道而发,必致咳嗽痰多。目前化痰药物较多,然而治标不治本,且常伴有毒副作用的产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化痰药物治疗不理想的一些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痰药剂,该化痰药剂主治一切痰厥,头目眩晕、留食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喘急痰漱等症状,效果显著,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成分和配比:肉桂10克、干姜10克、附子10克、黄芩15克、瓜蒌10克、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白术10克、黄连6克、竹沥10克,该药量比的精确度为各药物的±10%。
该药物的药理为:肉桂、干姜、附子温化寒痰;黄芩、瓜蒌、贝母、桑白皮清热化痰;白术、黄连、竹沥除湿祛痰。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取肉桂10克、干姜10克、附子10克、黄芩15克、瓜蒌10克、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白术10克、黄连6克、竹沥10克混合入药罐,文火煎熬,去渣取药汁、待常温服用,一日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化痰药剂主治一切痰厥,头目眩晕、留食不散、胸膈痞塞,胁肋胀满,喘急痰漱等症状,效果显著,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经过1年多对100例化痰病症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显著效率达90%,总有效率达95%,有关临床治疗情况详述如下:
1.病人概况:选择病史、病情、年龄、性别及原始治疗方法等项目。
2.病人来源:以综合医院患者和专业门诊医院患者。
3.病例入组标准,依照化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分,性别、年龄不限,病程1周~1年以上;治疗前停用各种其它化痰药物和治疗方式。
4.制备方法:取肉桂10克、干姜10克、附子10克、黄芩15克、瓜蒌10克、贝母10克、桑白皮10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3克、白术10克、黄连6克、竹沥10克混合入药罐,文火煎熬,去渣取药汁、待常温服用,一日两次,早晚饭后服用。
5.疗效分析:
①性别:按照入组标准,我们共化痰100例,其中男性60例(60%),女性40例(40%)。
②年龄组:20~30岁15例,31~40岁15例,41~50岁15例,51~60岁25例,60岁以上30例。
③第一种配制药量的方案:肉桂11克、干姜11克、附子11克、黄芩16.5克、瓜蒌11克、贝母11克、桑白皮11克、陈皮11克、半夏11克、茯苓11克、甘草3.3克、白术11克、黄连6.6克、竹沥11克。
疗效分析如下,用药时间为1~3个疗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继尧,未经王继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7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