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镁铝尖晶石粉体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02456.X | 申请日: | 201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73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辽沙;武杏荣;王平;申星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F7/04 | 分类号: | C01F7/04 |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周宗如 |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尖晶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高炉水淬渣提硅后的废液来制备镁铝尖晶石粉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镁铝尖晶石材料是一种熔点高、热膨胀系数小、热导率低、抗热震性好、抗碱浸蚀能力强的材料,主要应用于钢包内衬、平炉炉顶、水泥回转窑烧成带衬砖。目前,合成镁铝尖晶石的方法有固相烧结法、化学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干燥法以及高温雾化法等。各种方法的具体工艺可见文献“镁铝尖晶石粉体的制备方法”(《中国陶瓷》,2008,44(7),pp:3~6)。从文献中可以看出,虽然制备镁铝尖晶石的方法较多,但均是以镁、铝的氧化物或无机盐等高纯化工原料来合成镁铝尖晶石粉体,生产成本较高。
高炉水淬渣中含有大量的硅组元以及大量的有价金属镁、铝等,是一种价值很高的冶金二次资源,而目前大多数高炉渣的渣综合利用技术还处于低附加值利用层次。中国专利ZL200510037629.4报道了一种水合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高炉水淬渣酸解,得到以水合硅酸为主的混合溶液,再控制混合溶液的pH值分离出镁、铝等组分来提取硅组分,使得高炉渣中的硅得到高附加值利用;但是提取硅组分时分离出的混合滤液中含有大量的镁、铝组分,这些有价组分没有被有效地利用,而是被当作废液丢弃了。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镁铝尖晶石生产成本高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以高炉水淬渣提硅后的废液为主要原料来制备镁铝尖晶石粉体的方法。
本发明所用原料与镁铝尖晶石粉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1、主要制备原料-高炉水淬渣的理化特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主要制备原料为高炉水淬渣。此渣中的硅、铝、镁是以玻璃态非稳定矿物为主要存在形式,玻璃态的产生是由于熔渣经水淬急冷时,来不及形成矿物结晶而把其中的化学能储存于其中而形成的,因而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酸解后易形成含铝盐、镁盐与硅酸相混合的溶液体系;高炉渣典型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
表1高炉水淬渣的主要化学成分
2、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定量称取高炉水淬渣放入耐酸的反应容器中。
(2)根据高炉水淬渣的化学组成,按酸与渣反应所需的化学计量[见以下反应式(1)]的1.2~2倍,量取质量百分浓度98%的浓硫酸并配制成质量百分浓度为5%~25%的稀硫酸溶液。
(3)将配制好的稀硫酸溶液缓慢倒入反应容器中并不断搅拌,对高炉水淬渣进行酸解,通过恒温水浴控制酸解反应温度在70℃,反应持续30~40min后静置,待酸解体系pH值在1以下稳定不变,且反应体系无气泡产生,酸解反应到达终点,整个酸解反应时间控制在1小时以内。
(4)将上述酸解反应产物过滤去除沉淀物,得到水合硅酸与镁、铝盐的混合溶液,用氨水调节该混合溶液的pH值在3以下,后置于容器中陈化2~5小时,陈化温度70~95℃,陈化后再加适量的水并搅拌充分,冷却、静置,再过滤、分离,得固相为水合二氧化硅,液相为含镁、铝盐为主的混合滤液,即高炉渣提硅后的废液。
(5)将步骤(4)得到的高炉渣提硅后废液,用氨水调节该废液的pH值在10~12范围内,在70℃下反应30min,得到白色絮状凝胶,将该凝胶分离后置于100℃的烘箱中烘干,然后在1000~1300℃焙烧3h,得白色固体粉末,即为镁铝尖晶石粉体。
3、本制备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
(n1SiO2,n2Al2O3,n3CaO,n4MgO)+(3n2+n3+n4)H2SO4=n1H2SiO3+2n2Al3++n3CaSO4↓+n4Mg2++(3n2+n4)SO42-+(-n1+3n2+n3+n4)H2O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245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