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形房车车厢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0644.9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6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9 |
发明(设计)人: | 冯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政 |
主分类号: | B60P3/32 | 分类号: | B60P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房车 车厢 | ||
技术领域
一种变形房车车厢,属于汽车的房车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房车设计,车厢以固定式的较多,其缺点是室内使用面积较小,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在设计上有突破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设计一种可以增加使用面积的房车车厢。结构由车厢和起落装置组成。车厢的基本结构和固定式房车的车厢一样,由厢顶、厢底、(厢顶和厢底同宽同长)前后侧板和左右挡板六面相连组成;所不同的是两块侧板改成了六块板体结构,即侧板是由一边三块板体组成,板体的块与块之间采用铰链结构相连成一体,铰链结构分别固定在板体和厢顶、厢底上。
车厢的左右两块挡板分别由A、B,C、D四块小板组成,其中A、B是两块相同的小板,两块小板的长度和厢顶、厢底的宽度相等,高度是中间板体的一半。A、B两块小板分别和厢顶、厢底的一端垂直相连,使小板长的一边和厢顶、厢底分别相连后成为一体。在A、B板的内侧,设有C、D两块小板,C、D是两块相同的小板,两块小板的高度和中间板体的高度相等,宽度是厢顶、厢底宽度的一半。C、D两块小板分别和中间板体的一端垂直相连,使小板长的一边和中间板体相连后成为一体。在车厢的另一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块挡板的制作安装。
侧板的结构由上板体,中间板体和下板体通过铰链相连为一体,上板体和下板体的两个长的侧边分别和厢顶和厢底的侧边通过铰链相连,(供8个铰链,一个侧板上4个)在每个铰链的内侧处安装密封胶板,密封胶板具有柔软可变形性,密封胶板的两侧分别固定在车厢的内侧板体和车顶、车底上,以此来防止灰尘及风雨进入车厢内。在厢底的两侧下方设有若干个死点爪,死点爪为一段圆或方管结构,死点爪的一端固定在厢底的下面,另一端伸出厢底一截,用于下板体平放时托住下板体,死点爪和液压缸相配合,对车厢的向下活动起定位作用。在中间板体的中部设置房门,房门安装在中间板体上,在房门的两侧设置窗户,窗户固定在中间板体上。
车厢的起落装置由管轴和液压缸组成。在厢顶的上面中间处沿纵轴方向安装管轴,在厢顶和管轴之间横向安装若干道加强筋,以增加厢顶和管轴的连接强度,加强筋的基本形状为三角形。使管轴、加强筋和厢顶相连成为一体。在管轴的两端下方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的顶轴上端和管轴的下面垂直固定相连为一体。两个液压缸的下端底座分别固定在车厢底盘的大梁上,液压缸通过管道和液压泵相连,液压泵安装在汽车的取力器上,以此来获取液压缸上下活动的动力。
当车辆需要行驶时,启动液压缸,两端液压缸的顶轴同时升起,通过管轴带动厢顶整体上升,厢顶通过铰链带动前后侧板同步上移,最终,组成侧板的三块板体成为一条直线,使车厢变窄,达到和车顶相同的宽度时,关闭液压缸,即可驾驶车辆。宿营时,进行相反的操作,厢顶下移,使组成侧板中的上下两块板体处于水平状态,此时,下板体的一部分平放在死点爪上,关闭液压缸,这样就增加了车厢的宽度,扩大了房车的使用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房车主视图
图2、房车侧视图
图3、房车俯视图
图4、房车变宽后的侧视图
1、厢顶,2、厢底,3、前侧板,4、后侧板,5、左挡板,6、右挡板,7、铰链结构,8、上板体,9、中间板体,10、下板体,11、密封胶板,12、死点爪,13、液压缸,14、房门,15、窗户,16、管轴,17、加强筋,18、顶轴,19、底座,20、大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车厢的结构由车厢和起落装置组成。车厢的基本结构和固定式房车的车厢一样,由厢顶1、厢底2、(厢顶和厢底同宽同长)前侧板3后侧板4和左挡板5右挡板6六面相连组成;所不同的是两块侧板3、4改成了六块板体结构,即侧板3、4分别是由一边三块板体组成,板体的块与块之间采用铰链结构7相连成一体,铰链结构7分别固定在板体和厢顶1、厢底2上。
车厢的左挡板5、右挡板6分别由A、B,C、D四块长方形小板组成,其中A、B是两块相同的小板,两块小板的长度和厢顶1的宽度相等,高度是中间板体9的一半。A、B两块小板分别和厢顶1、厢底2的一端垂直相连,使小板长的一边和厢顶1、厢底2分别相连后成为一体。在A、B两块小板的内侧面,设有C、D两块小板,C、D是两块相同的小板,C、D两块小板的高度和中间板体9的高度相等,宽度是厢顶1的一半。C、D两块小板分别和中间板体9的一端垂直相连,C、D小板长的一边和中间板体9相连后成为一体。车厢的右挡板6,用和左挡板5相同的方法完成制作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政,未经冯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06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