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型太阳能照明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00396.8 | 申请日: | 2010-09-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4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廖鸿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鸿辉 |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中正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31 | 代理人: | 张伶俐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中山区中庄里1***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太阳能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LED路灯或地灯大多是通过感光控制或预定的时间来控制亮起与熄灭,然,此种方法并没有设定自动亮起的时间长短或光亮的亮度控制,从而使得LED路灯或地灯存在电能浪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照明装置,以控制灯具亮起的时间长短及灯光的强弱,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智能型太阳能照明装置,包括:一太阳能板,该太阳能板置设于灯罩内以吸收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二极管、三极管向充电电池充电;一PCB板,该PCB板上置入灯罩内,于其上置设CPU;一CPU,该CPU控制整个电路的工作;一充电电池,该充电电池向CPU,LED灯组供电;LED灯组,该LED灯组提供照明;当有阳光时;太阳能板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经过电阻分压向CPU提供检测电压;当CPU检测到太阳能板电能输出之电压上升到1.0V时便停止脉冲输出,LED灯便会自动熄灭;当CPU检测到太阳能板电能输出之电压上升到4.0V时便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导通由二极管、三极管向充电电池充电;当没有阳光时或太阳光能不足,太阳能板电能输出之电压下降到3.0V时,CPU输出低电平停止向充电电池充电;当CPU检测到太阳能板电能输出之电压低于0.2V时便输出PWM脉冲,点亮LED灯组。
优选地,当CPU检测到太阳能板电能输出之电压上升到4.0V时便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导通由二极管、三极管向充电电池充电,再通过电阻、二极管组成充电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当CPU导通时通过二极管提供稳定的0.5V电压,而此电压与CPU内部设定的电压相比较,如果低于一预设的电压值,则CPU输出低电平,三极管截止,充电电池停止充电。
优选地,当CPU检测到太阳能板电能输出之电压低于0.2V时便输出PWM脉冲,点亮LED灯组并由定时器开始计时,输出一定脉冲宽度,整机电流30MA,此时LED最亮;3小时后,CPU再次输出脉冲宽度,整机电流20MA,此时LED中亮;6小时后,CPU再次输出脉冲宽度,整机电流10MA,此时LED微亮;工作12小时后,CPU检测到太阳能板B2电压还低于0.2V时,便进入半睡眠省电模式。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可以通过CPU控制没必要的亮灯藉以节省能源,并提升了太阳能照明装置的亮、灭控制,使得LED灯使用寿命更长,达到资源短缺时代所需的效率高、低成本、高节能、实用性强之产品需求。
【附图说明】
图1系为本发明之路灯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系为本发明之CPU方块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太阳能板B2 充电电池B1 PCB电路板
电阻R1~R8,R10 电容C1~C6
二极管D1~D3 三极管Q1~Q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2所示,本发明智能型太阳能照明装置主要包括:
一太阳能板B2,该太阳能板B2置设于灯罩内以吸收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二极管D1、三极管Q2向充电电池B1充电;
一PCB板,该PCB板上置入灯罩内,于其上置设CPU;
一CPU,该CPU控制整个电路的工作;
一充电电池B1,该充电电池向CPU、LED灯组供电;
有阳光时;太阳能板B2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经过电阻R1和R6分压向CPU提供检测电压;当CPU检测到太阳能板B2电能输出之电压上升到约1.0V时便停止脉冲输出,LED灯便会自动熄灭;当CPU检测到太阳能板B2电能输出之电压上升约4.0V时便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Q1、Q2导通由二极管D1、三极管Q2向充电电池B1充电,再通过电阻R10、R3、二极管D2组成充电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当CPU导通时通过二极管D2提供稳定的约0.5V电压,而此电压与CPU内部设定的电压相比较,如果低于某一电压值,则CPU输出低电平,三极管Q1、Q2截止,充电电池B1停止充电,以防止充电过高影响电池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鸿辉,未经廖鸿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03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呼吸用的纳米级滤材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遥控模型机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