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直拔装置及直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301435.1 | 申请日: | 2010-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62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邱平;张荣成;郝克耕;韩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平;张荣成;郝克耕;韩春雷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朱丽岩;白云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混凝土 抗压强度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强度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有钻芯法、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和胶粘拉拔法,胶粘拉拔法也称锚具嵌入式拉拔法或拔出法。锚具嵌入式拉拔法又分为预埋拉拔法和后装拉拔法两种。
胶粘拉拔法:(1)先用薄壁钻孔机(水冷却)在混凝土表面垂直钻一直径约25mm、深度约40mm的小孔。(2)胶粘拉拔件。待孔壁干燥后,用环氧树脂粘结剂,分别涂在孔壁周围和拉拔件侧面,并把拉拔件放入孔内,再用环氧树脂填满其空穴。(3)安装拉拔仪。待环氧树脂粘结剂固化后,用拉杆螺栓将拉拔件和连接园盘联牢。然后在连接园盘上安装拉拔仪,并使拉拔仪的承力环紧贴混凝土表面。(4)施加拉拔力。按规定速度给工作油缸进油。(5)混凝土破损。在120±30秒的时间,使拉拔力达极限值,承力环下面的混凝土不能承受更大荷载而破坏。读出最大拉拔力值。(6)混凝土抗压强度。由拉拔力P与相应的抗压强度fc的线性回归方程fc=bP+a,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锚具嵌入式拉拔法是将拉拔件(圆柱状钢件)用环氧树脂粘结剂植入事先在混凝土表面钻出的、直径约25mm、深度约40mm的小孔内。待粘结剂凝固后,把拉拔件拔出,以拉拔力同混凝土抗压强度建立关系,推定混凝土强度。锚具嵌入式拉拔法在检测时对被测混凝土表面形成较大的损伤。其受力特点是,混凝土破坏面与拉力方向呈小于90°的角度,即在混凝土内同时产生拉应力和压应力。在被测混凝土表面形成较大的损伤。测试过程中,混凝土内部的应力状态是复杂的。因此检测结果缺乏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直拔装置及直拔方法,要解决现有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方法缺乏准确性、或在检测时对被测混凝土表面形成较大损伤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直拔装置,包括与被测混凝土构件粘接的标准件和与之连接的拉拔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件是圆筒形的钢制直拔标准件,其圆筒外侧筒底正中有一个连接头,所述钢制直拔标准件上的连接头与拉拔仪连接。
所述钢制直拔标准件的外径为48mm,内径为45mm,高为22mm。
所述钢制直拔标准件的连接头直径为φ15mm,连接头长度为15mm。
所述拉拔系统由拉力传感器、液压拉拔仪和荷载表组成。
一种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直拔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1)在被测混凝土母体上选择一个被测平面。
步骤2)采用内径不小于45mm的空心水钻,与钢制直拔标准件尺寸配套,从与上述被测平面垂直的位置向混凝土构件内部垂直钻进,形成一个深度不小于50mm的圆环形沟槽,所述圆环形沟槽将被分割出的混凝土与被测混凝土母体在环向分割开来。
步骤3)涂粘接剂于钢制直拔标准件的圆筒筒底和筒内壁上,将钢制直拔标准件的圆筒插入上述圆环形沟槽内,使直拔标准件与被拔混凝土粘结。
步骤4)将钢制直拔标准件正中的连接头与拉拔仪连接,启动拉拔仪。
步骤5)钢制直拔标准件受到与混凝土被测平面相垂直的拉力,直至被测混凝土轴向拉拔破坏,混凝土破坏面出现在被测混凝土某一位置。
步骤6)记录被测混凝土受拉拔破坏的瞬间拉力峰值。
步骤7)把五次测试的瞬间拉力峰值代表值代入事先建立的混凝土测强公式,推定所测构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重复步骤1)-步骤6)五次,得到被测构件混凝土的拉拔破坏代表值,然后将被测构件混凝土的拉拔破坏代表值代入事先建立的混凝土测强公式, 进而推定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事先建立的测强公式:
式中
fcu,ic-第i个构件测试的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Nm-拉拔应力代表值。在五次测试后,去掉获得的5个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剩余三个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该构件的拉拔应力代表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平;张荣成;郝克耕;韩春雷,未经邱平;张荣成;郝克耕;韩春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301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