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9330.7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三重野文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mos 晶体管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中的半导体器件的特征尺寸(CD,Critical Dimension)越来越小,为了解决小尺寸器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高介电常数(high-k)材料的栅介质层和金属栅(metal gate)电极相结合的技术被引入至MOS晶体管的制造过程中。
为避免金属栅电极的金属材料对MOS晶体管的其他结构造成影响,所述金属栅电极与高k栅介质层的栅极叠层结构通常采用后栅(gate-last)工艺制作。在该工艺中,在源漏区注入前,在待形成的栅电极位置首先形成由多晶硅构成的伪栅极;而在形成源漏区之后,会移除所述伪栅极并在伪栅极的位置形成栅极开口;之后,再在所述栅极开口中依次填充高k的栅介质层与金属栅电极。由于金属栅电极在源漏区注入完成后再进行制作,这使得后续工艺的数量得以减少,避免了金属材料不适于进行高温处理的问题。
图1至图5示出了现有技术采用后栅工艺形成MOS晶体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提供半导体基底10,所述半导体基底10上形成有伪栅结构11,所述伪栅结构11的材料一般为多晶硅,以所述伪栅结构11为掩膜进行离子注入,在伪栅结构11两侧的半导体基底10内形成源区12和漏区13。
如图2所述,在所述半导体基底10上形成介质层14,所述介质层14的表面与伪栅结构11的表面齐平。
如图3所示,去除所述伪栅结构,在原伪栅结构的位置形成开口15。
如图4所示,依次形成栅介质材料层16和金属材料层17,覆盖所述介质层14的表面以及开口的侧壁和底部,所述栅介质材料层16为高介电常数材料。
如图5所示,对所述栅介质材料层16和金属材料层17进行平坦化,至暴露出所述介质层14的表面,形成栅介质层16a和栅电极17a。
但是,使用上述方法形成的MOS晶体管中,栅介质层16a包围所述栅电极17a,即栅电极17a的侧壁上也形成有高介电常数材料,使得栅电极17a与源区12、漏区13之间的寄生电容增大,降低了器件的响应速度,增大了器件的功耗。
专利号为7670894的美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该方法使用疏水性的光刻胶层来定义出开口的图形,并对开口底部的半导体基底进行处理,使其表面为亲水的,之后使用原子层沉积(ALD)在所述开口的底部形成栅介质材料层,所述栅介质材料层仅会形成在开口底部的亲水表面上,而不会形成在疏水的光刻胶层上,从而减小了寄生电容。但是,该方法与当前45nm、32nm、28nm等工艺水平下的后栅工艺并不兼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以兼容后栅工艺,减小栅电极与源区和漏区之间的寄生电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OS晶体管的形成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基底,所述半导体基底上形成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中形成有开口,所述开口两侧的半导体基底内形成有源区和漏区;
形成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elfAssembled Mono layer),覆盖所述开口的底部和侧壁,所述自组装单分子层为疏水的;
去除所述开口底部的自组装单分子层,暴露出所述半导体基底;
形成栅介质层,覆盖所述开口底部的半导体;
去除所述开口侧壁的自组装单分子层;
在所述开口中形成栅电极,所述栅电极填满所述开口。
可选的,所述自组装单分子层的材料为CH3(CH2)xCH2SiCl3,其中,x的值为6至10。
可选的,所述形成自组装单分子层包括:使用n癸基三氯硅烷(n-decyltrichlorosilane)和乙醇(ethanol)的混合溶液对所述半导体基底进行湿法处理,持续时间为30分钟至24小时。
可选的,在形成所述自组装单分子层之前还包括:对所述开口的侧壁和底部的材料表面进行第一预处理,使所述开口的底部和侧壁表面键合有羟基。
可选的,所述第一预处理包括使用硫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溶液对所述开口的侧壁和底部的材料表面进行湿法处理。
可选的,在形成所述自组装单分子层之后还包括:对所述自组装单分子层进行退火。
可选的,所述退火的温度为100℃至120℃,退火时间小于1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93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艺术型裂纹粉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脊骨固定元件旋转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