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骨缺损修复体、制备方法以及一体化软骨-骨修复材料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97976.1 申请日: 2010-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1954121A 公开(公告)日: 2011-01-26
发明(设计)人: 毕龙;韩一生;李丹;黄兆松;何树;于龙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主分类号: A61L27/24 分类号: A61L27/24;A61L27/36;A61L27/44
代理公司: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代理人: 汪人和
地址: 710032 ***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软骨 缺损 修复 制备 方法 以及 一体化 材料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软骨缺损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软骨缺损修复体和一种一体化软骨-骨修复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关节软骨基质结构的软骨缺损修复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基于该软骨缺损修复体的一体化软骨-骨修复材料。

背景技术

关节软骨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由于软骨本身代谢能力低,修复能力有限,即使小到4mm的浅层软骨损伤也不能自行修复。而涉及软骨下骨的全层软骨损伤虽可引起自发性修复反应;但修复后组织多为纤维软骨和结缔组织,其生物学性能和强度远远低于天然关节软骨成分。最终结果往往是关节软骨剥脱、退变和骨性关节炎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即使采用临床上常用的自体软骨移植、软骨下骨钻孔、软骨膜移植等手术方法,也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修复效果。

组织工程的理念和技术为构建能够成功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人工软骨带来了希望。然而目前已报道的人工软骨或软骨修复支架尚存在很多缺陷,其主要表现为:①力学强度不理想;②新生软骨细胞数量太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胶原纤维。其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软骨组织工程产品缺乏对天然软骨基质排列结构的充分认识,只关注天然软骨的基质成分,而忽视了天然软骨的基质结构。大多是采用按照制备多孔骨支架的方法制备多孔人工软骨支架。而天然软骨与骨分处不同的生物学环境,两者的代谢过程存在很大差异。当按照人工骨的特点设计的人工软骨支架植入缺损后,仅能在局部形成力学和功能较差的纤维软骨,而非天然的透明软骨从而引起远期的退变发生。

天然关节软骨由表层、移行层、辐射层和钙化层四部分组成。研究发现软骨基质的胶原纤维从辐射层到移行层呈一种特殊的辐射状排列方式,即胶原纤维由软骨下骨部分开始垂直向上走行,直到软骨表层,将软骨基质分成一个个纵向排列的小室,室宽约30-50微米,室壁厚约7-10微米;小室内是纵向排列的卵圆形或短柱状软骨细胞团,每团约2-8细胞,每个细胞直径约7-10微米。这种纵向排列的小室犹如一根根支柱,在使用尽可能少胶原纤维的前提下,发挥着最大的支撑功能。该结构的特点在于:既能保护软骨细胞、维持关节软骨抗压强度,又能提高软骨细胞与胶原纤维基质间的比例,实现了关节的透明软骨化。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根据天然软骨基质的排列结构进行软骨支架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软骨缺损修复体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基于该修复体的一体化软骨-骨修复材料,该种软骨缺损修复体在结构上可以模拟天然软骨基质的纵向排列状态,其不但力学强度稳定,而且可容纳较多种子细胞,能够通过在保持强度的前提下结构诱导种子细胞按照支架的框架进行生长,防止软骨纤维化的发生,最终在缺损部位形成天然的透明软骨;并且该修复体可以与骨基质材料复合形成一体化软骨-骨修复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这种具有关节软骨基质结构的软骨缺损修复体,其特征在于:由质量比是1/3~3的胶原和蛋白多糖组成,其中所述胶原是I型或II型胶原,所述蛋白多糖是糖胺聚糖、壳聚糖或硫酸软骨素;所述修复体内部呈天然软骨基质的纵向排列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软骨缺损修复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以下步骤:

1)将胶原和蛋白多糖粉末分别溶解于0.2mol/l的醋酸溶液中,分别配置成浓度为20g/L的胶原溶液和蛋白多糖溶液,将两种溶液分别离心5~15分钟后,静置脱除溶液中的气泡;

2)将上述胶原溶液和蛋白多糖溶液按质量比为1/3~3混合,充分搅拌,得到混合溶液;

3)将上述混合溶液注入模具,迅速置于-60℃~-100℃环境中冷冻成型,待完全冻结后,置于冷冻干燥机中冻干8~14小时,制成多孔复合支架;

4)将上述多孔复合支架置于通风橱内,使残留醋酸完全挥发;

5)在2~6℃下,将上述多孔复合支架置于京尼平溶液中进行交联反应18~36小时,再置于甘氨酸溶液中,待溶液颜色不再变化后取出,并用PBS溶液冲洗3~10分钟;

6)将上述处理后的多孔复合支架依次经-15~-25℃冷冻18~36小时,在-60℃~-100℃环境中冷冻1~2小时,在冷冻干燥机中冻干18~36小时后,即制得所述的软骨缺损修复体。

进一步的,上述步骤5)中,所述京尼平溶液的浓度是10g/L;所述甘氨酸溶液的浓度为0.2mol/L。

另外,基于以上所述的软骨缺损修复体,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一体化软骨-骨修复材料,该修复材料由所述修复体与骨基质材料复合制成,所述骨基质材料是脱抗原牛松质骨或人工骨材料。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9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