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道吊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7570.3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1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丁庆新;王晓波;钟朝廷;田应成;张宏;陈翠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B66C1/66 | 分类号: | B66C1/66;F16L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道吊具,尤其涉及一种一次可吊运多根管道的海洋铺管船用管道吊具。
背景技术
在海上石油开发工程中,通常在采油平台之间或采油平台与陆地之间铺设海底管道,通过海底管道对油气进行输送。因此,铺设海底管道是海上石油开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海底管道的敷设通常是在铺管船上进行。
传统的铺管作业方法是:通过操作吊车设备、并使用吊装带将管道从两侧的管道仓吊运到中间的管道输送线上,吊运过程需要由吊车工和司索工多人配合,并经过:管道仓处就位、捆绑、输送线处就位及松绑等多个步骤,且一次只能吊运一根管道。这类作业方法通过多个操作步骤后一次只能吊运一根管道,且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效率低下,制约了铺管船的铺管速度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管道吊具,其一次可吊运多根管道,大大提高了送管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管道吊具,其特征在于:设有承载平台,承载平台上设置有数组夹具及数个伸缩缸,伸缩缸的伸缩杆分别与数组夹具相连。
所述承载平台为框架式结构,承载平台上设有数个吊环,吊环的受力点布置在承载平台的中心位置或布置在承载平台的四角,并使用四角吊索具。
所述数组夹具平行对称铰接在承载平台两侧。
所述数组夹具上铰接有连杆,且连杆与伸缩缸的伸缩杆相连;夹具的形状为勾状或环形。
所述伸缩缸为气缸或油缸,且伸缩缸为推拉式单作用伸缩缸或双活塞伸缩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一次可吊运多根管道,大大提高了送管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使用状态侧视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吊环、2承载平台、3管道、4伸缩缸、5夹具、6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一设有数个吊环1的承载平台2,承载平台2为框架式结构。承载平台2上吊环1受力点布置可有两种方式:一种布置在承载平台2的中心位置,一种布置在承载平台2的四角,并使用四角吊索具,承载平台2两侧对称布置有数组夹具5,夹具5可为勾状或环形。工作时,通过伸缩缸4的收缩,使夹具5的夹勾子伸入至管道孔受力;环形夹具5通过伸缩缸4的伸长使其套在管道3的外侧。本实施例:夹具5为勾状。数组夹具5平行对称铰接在承载平台2两侧,平行夹具5间距可以固定管道5的最大外径,并可前后偏移少量角度,以适应不同管径。夹具5上铰接有连杆6,连杆6之间设有伸缩缸4,伸缩缸4可为油缸或气缸;伸缩缸4可选用推拉式单作用伸缩缸和双活塞伸缩缸。单作用伸缩缸4的活塞杆和缸筒分别与成组夹具5间连杆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连。双活塞伸缩缸两侧活塞杆与连杆6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固连。本实施例:伸缩缸4为双活塞伸缩缸。左右夹具5的角度由伸缩缸4伸长缩短量调整。伸缩缸4布置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仅使用一个伸缩缸4,数组夹具5同步松开和夹紧,该方式要求待吊输油管道整齐排列。另一种是各组夹具5均设有一个独立伸缩缸4,这种方式可以补偿少量的管道参差不齐的情况,适用性更强。本发明上还包括一些管线和控制阀,以及连接油源和控制线的快速接头,本发明的控制部分安装在吊车上。使用时,通过快速接头将吊车和设在所述吊具上的油管和信号线分别对接。控制指令由操作者发出,一种较好的实现方式是在控制柜内安装遥控接收装置,由地面人员采用遥控方式操作。吊车的移动也可以采用遥控操作方式。总之,这种方式一个操作者可以实现一次吊运多根管道的目的。
具体操作方式是:首先,将吊具定位在管道仓上部,控制伸缩缸4伸长张开夹具5,定位在管道3两侧后,伸缩缸4缩短减小两侧夹具5的夹角,使夹具5的勾插入管道3内孔。若每组夹具5独立控制,则可借助人力微调定位位置后控制夹紧。并保持一定夹紧力,将多根管道3运送到指定位置后,松开夹具5。经过吊运后,管道3在重力作用下,会自动均匀平行平齐排列。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5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