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热调温纤维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7502.7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9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祥;石海峰;尹亿平;李剑华;牛建津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8/00 | 分类号: | D01F8/00;D01F8/12;D01F8/16;D01F8/06;D01F8/08 |
代理公司: | 天津翰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0 | 代理人: | 李济群 |
地址: | 30016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温 纤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纤维技术,具体说是一种具有抗静电、热能吸收、存储和释放功能的储热调温纤维。
背景技术
通过将相变材料植入或涂覆在纤维表面,得到具有热能吸收、储存功能的纤维称为储热调温(功能)纤维。一般,相变材料多为低分子化合物,如水合无机盐、正构烷烃、高级脂肪醇、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酯等。这些材料处于液态时,非常容易流动,不但保形性差,而且容易造成损失或污染环境,使其必须封存在容器中,或与其他吸附支撑材料混合,获得相对固定的形状后才能使用,例如,欧洲发明专利EP0306202公开了一种将含有相变材料或塑晶材料的微球混合在聚合物中制成具有可逆储热性能纤维的技术。这种技术的微球制备过程较复杂,且微球的直径、耐热稳定性、耐溶剂稳定性等均影响纤维的制备与性能,致使产品性能不稳定,难于工业化应用。
目前已知的聚合物相变材料较少,主要是脂肪族聚醚,如聚乙二醇和聚丁二醇等,脂肪族聚酯,如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戊二酸己二醇酯等,以及聚酯醚,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聚乙二醇等,分子量不同的脂肪族聚醚熔融温度不同,组成不同的脂肪族聚酯和聚酯醚的熔融温度也不同,可以满足部分使用要求。但由于脂肪族聚酯和聚酯醚受热后容易发生分解,因而使用范围也受到限制。例如,申请人在《印度纤维与纺织研究杂志》(Indian Journal of Fibre & Textile Research,2003,28(3):265-269)报道了以正烷烃与聚乙烯及乙丙胶混合后作为纤维的芯成分,以聚丙烯为纤维的皮成分,熔融复合纺丝制备储热调温纤维的技术。但由于正烷烃(结构式:n-CnH2n+2,n=14~40)属于小分子化合物,其以共混物形式 存在于纤维芯成分中,使用中容易发生迁移;再如,申请人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65877A公开了一种采用脂肪族聚醚、脂肪族聚酯、聚酯醚等聚合物作为纤维的芯或岛成分的主成分,以成纤聚合物为皮成分或海成分,经熔融复合纺丝制取具有储热调温功能纤维的方法;该方法不但大大降低了工艺难度,而且使高效率地生产储热调温纤维成为可能。但由于脂肪族聚醚、脂肪族聚酯和聚酯醚的相变性能源自聚合物主链的熔融和结晶过程,处于熔融状态时也发生流动,且聚醚和脂肪族聚酯及聚酯醚的热焓较小、耐热稳定性较差,种类较少,难以制得性能优良的储热调温纤维。在申请人检索范围内的已知公开技术中,储热调温纤维只具有温度调节功能,而且由于使用低分子有机相变材料,疏水性很强,造成纤维的静电较大,不具有抗静电性,纤维的使用效果和范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储热调温纤维,该纤维除具有良好的储热调温性能外,还具有抗静电、低渗漏、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而且该纤维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工业化实施。
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储热调温纤维,该纤维以梳形聚合物相变材料为A成分,以成纤聚合物为B成分,经熔融复合纺丝方法制成;所述的梳形聚合物相变材料为聚(3-烷基噻吩)的均聚物、或摩尔比为20∶80~80∶20的两种3-烷基噻吩的共聚物、或混合质量比为20∶80~80∶20的两种聚(3-烷基噻吩)均聚物的共混物;所述的成纤聚合物包括共聚丙烯腈、共聚酯、共聚酰胺、聚丙烯和聚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A成分在纤维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60%,所述B成分在纤维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8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储热调温纤维存在下列二个特点:(1)本发明设计的储热调温纤维,由于所述梳形聚合物聚(3-烷基噻吩)的侧链正烷基像 正构烷烃一样可以发生固-液和液-固相变,从而具有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功能,而正烷基发生相变过程中主链聚噻吩处于固态,主链将正烷基固定,使其不能像小分子相变材料一样发生流动,换言之,所述梳形聚合物的主链保证了即使可结晶的正烷基侧链处于熔融状态,也不至于发生迁移或渗漏,共价键将具有储能作用的正烷基固定在聚噻吩分子链上,使所述梳形聚合物相变材料不会或很少会从纤维内部或表明逸出,因此可保证产品储热调温纤维的渗漏更低,热稳定性更好;(2)所述梳形聚合物的主链掺杂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将其作为一种纤维组成成分制成的储热调温纤维,在具有良好的储热调温性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提高和扩大了产品的功能性。以上两个特点使本发明的储热调温纤维与已有技术中将常规聚合物与小分子相变材料共混后制备的调温纤维有本质的区别。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工业大学,未经天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