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渣制备的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7489.5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52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于衍真;谭娟;冯岩;刘振亮;赵友恒;高隆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49/10 | 分类号: | C01G49/10;B09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氯化铁 混凝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利用水渣为原料制备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
背景技术
水渣是高炉炼铁产生的副产品,在水泥行业又叫矿粉。水渣作为生产水泥的主要混合料之一,有很长的应用历史。
目前,水渣的主要用途有:生产矿渣水泥、生产混凝土制品、用于隔热填料等。但水渣易磨性较差,在建材领域的应用不仅增加了磨机能耗,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真正发挥水渣的特性。
水渣的化学成分以铁、铝、硅的氧化物为主,这些氧化物是合成聚合高分子混凝剂的有效成分,因此以水渣为原料制备混凝剂是水渣应用的新前景。利用水渣为原料制备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不仅可降低能耗,提高效益,而且可充分利用水渣的特性,从而开辟水渣应用的新途径,减少设备能耗、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吸纳工业废弃物,提高水渣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利于工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水渣的资源化处置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水渣为原料制备的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
本发明利用水渣制备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将烘干后的水渣首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水浴加热一定时间,获得滤液,调节滤液pH值;再将滤渣用盐酸溶液处理后过滤,取滤液备用。在一定温度下,将氢氧化钠滤液与盐酸滤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同时加入氧化剂,熟化后即制得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按各成分质量百分比为氢氧化钠处理后的滤液45-55%、盐酸处理后的滤液40-45%、氧化剂5-10%。
利用水渣制备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不仅可以深入挖掘水渣利用潜力,而且也为当前水渣资源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以水渣为主要原料,不仅产品性能达到行业优等品标准,而且使水渣得到有效利用和妥善处理,符合当前国家“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政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取经烘干后的水渣,在1.4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65℃水浴下加热20h,冷却后提取滤液,调节滤液pH至1.8;再将剩余残渣浸泡在1.6mol/L的盐酸溶液中一定时间后取滤液。在50℃下,将碱处理后的滤液与酸处理后的滤液按比例混合、搅拌,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熟化7d即得到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本发明的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氢氧化钠滤液 45%
盐酸滤液 45%
高氯酸钠 10%
氢氧化钠、盐酸、高氯酸钠均为工业级,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为工业级液体。
实施例二:
取经烘干后的水渣,在1.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70℃水浴下加热25h,冷却后提取滤液,调节滤液pH至1.6;再将剩余残渣浸泡在1.8mol/L的盐酸溶液中一定时间后取滤液。在55℃下,将碱处理后的滤液与酸处理后的滤液按比例混合、搅拌,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熟化9d即得到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本发明的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氢氧化钠滤液 50%
盐酸滤液 43%
高氯酸钾 7%
氢氧化钠、盐酸、高氯酸钾均为工业级,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为工业级液体。
实施例三:
取经烘干后的水渣,在1.8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泡,75℃水浴下加热30h,冷却后提取滤液,调节滤液pH至1.8;再将剩余残渣浸泡在2.0mol/L的盐酸溶液中一定时间后取滤液。在60℃下,将碱处理后的滤液与酸处理后的滤液按比例混合、搅拌,加入一定量的氧化剂,熟化11d即得到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本发明的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是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氢氧化钠滤液 55%
盐酸滤液 40%
高氯酸镁 5%
氢氧化钠、盐酸、高氯酸镁均为工业级,聚硅氯化铁铝混凝剂为工业级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4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回正的汽车驾驶训练器方向盘模拟装置
- 下一篇:基于用户界面的图像搜索方法